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作者: 陈宁骏   来源: 文史春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漕运   中国古代   中国历史发展   专家   京杭大运河   文化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价值  
描述: 近期许多专家提出,应将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能够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京杭大运河与长城一道,
中国大运河的繁华
作者: 安作璋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百科全书   钱塘江   劳动人民   中国古代   人工运河   万里长城   大运河  
描述: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大运河是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对于历代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笔珍贵的遗产,不仅需要后代子孙很好地加以保护和利用,而且迫切需要今人加以认直的发掘、总结和继承。
中国大运河——世界最古老最长的运河
作者: 暂无 来源: 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运河   三十年   南北大运河   开凿   中国古代   江南运河   运河区域   京杭大运河   扬州   世界  
描述: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大运河是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大运河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历代统治者开
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
作者: 陶学锋   来源: 中国档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   历史人文景观   古代科技   古代文化   历史遗存   历史文化遗存   古代政治   京杭运河   挖掘  
描述: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人地关系视域中的中国运河
作者: 蒋谦   来源: 中国三峡建设(人文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凿   南北大运河   人地关系   中国古代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   运河水   法自然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描述: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时指出:在十五世纪之前,整个西方受惠于中国的东西要远远多于西方所给予中国的东西.这的确是件引为自豪的事情.不过,在说到中国古代智慧的优越性时
徐匡迪:不要将运河文化商品化
作者: 冯春梅   刘海梅   来源: 科学新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   中华文明   传承发展   徐匡迪   大运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商品化  
描述: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保护好大运河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运河文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段]
京杭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的长廊
作者: CFP   鲍昆   李江树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迹   水利工程   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   中华文明   历史   运河文化   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   促进作用  
描述: 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是古代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24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京杭大运河两岸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及民俗风情。和长城一样,它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大运河“申遗”难在哪儿
作者: 石平   来源: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   南北大运河   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   中国历史文化   文化发展   京杭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又名南北大运河。她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六)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汉武帝时代   技术措施   中国古代   堵口   黄河改道   运河工程   汉明帝   光武帝   王景治河  
描述: 王景治河理汴 黄河,古称河、大河,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汉书》始称黄河,因其水色终年黄浊而得名。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蜀、陇、宁夏、内蒙、秦、晋、豫、鲁等省区,在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0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既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灌溉的生命线,也是水运交通的大动脉。黄河上游流经高山地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七)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水利   黄河堤防   江淮地区   中国古代   《水经注》   运河工程   射阳湖   一种解释   京杭大运河   王景治河  
描述: 王景治河理汴(续) 上述引文中的“十里立Ⅸ水门,令更相洄注”是王景治河理汴的重要工程措施。但原文记载仅此十一字,过于简略,使后人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首先,对水门立于何处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解释以清代学者魏源为代表,认为是在黄河堤岸上每隔十里设立一座水门(见《魏源集·筹河篇》;另一种解释以近代水利科学家李仪祉为代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