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加快杭甬运河改造
作者: 庾莉萍   方芳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运经济   通航能力   中国   港口布局   杭甬运河改造   运河管理  
描述: 2003年8、9月份,杭甬运河杭州段、宁波段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杭甬运河改造工程是整个京杭运河现代化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的京杭运河,通过改造,必将在该地区现代化建设中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三国时代的运河工程(二)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通史   水路运输   运河工程   三国时代  
描述: 曹魏政权开凿的运河(续) (五) 白马渠 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楚王曹彪(文帝曹丕弟,公元195—251年)自寿春徒封白马县(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世称白马王。相传曹彪曾在今河北饶阳与武强一带开凿过一条沟通滹沱河与漳水的运河,后世称之为白马渠(也称白马河、白马沟)。据《水经注·浊漳水》“又东北过阜城县北,又东北至昌亭,与滹沱河会”条下郦道元注云: “漳水又东北经武邑郡南。又东经武强县北,又东北经武隧
三国时代的运河工程(三)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通史   水路运输   运河工程   三国时代   航道开发  
描述: 东吴政权开凿的运河 三国鼎立时期,占有长江上游的蜀汉和占有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曾对长江流域地区进行大力开发,使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快发展。蜀汉由于所在地区偏僻,境内除拥有面积不大的成都平原外,大多是山地,难以开凿运河;而成都平原上已有前朝开凿的与都江堰工程相配套的诸多河道;加上蜀国经济力量有限,因此未见史书有开凿运河的记载。 东吴政权的疆域面积、平原所占比例、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虽然都不如魏国,但它除了拥有长江、珠江两大巨川外,境内还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以及密如蛛网的河流,遍布各地,自然条件十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六)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汉武帝时代   技术措施   中国古代   堵口   黄河改道   运河工程   汉明帝   光武帝   王景治河  
描述: 王景治河理汴 黄河,古称河、大河,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汉书》始称黄河,因其水色终年黄浊而得名。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蜀、陇、宁夏、内蒙、秦、晋、豫、鲁等省区,在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0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既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灌溉的生命线,也是水运交通的大动脉。黄河上游流经高山地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十一)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通史   中国古代   利漕渠   运河工程  
描述: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十一)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七)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水利   黄河堤防   江淮地区   中国古代   《水经注》   运河工程   射阳湖   一种解释   京杭大运河   王景治河  
描述: 王景治河理汴(续) 上述引文中的“十里立Ⅸ水门,令更相洄注”是王景治河理汴的重要工程措施。但原文记载仅此十一字,过于简略,使后人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首先,对水门立于何处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解释以清代学者魏源为代表,认为是在黄河堤岸上每隔十里设立一座水门(见《魏源集·筹河篇》;另一种解释以近代水利科学家李仪祉为代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八)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淇水   浪荡渠   中国古代   曹操   水经注   运河工程   工程措施   白沟   “挟天子以令诸侯”   黄河故道  
描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国家分裂。曹操凭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和“修耕植以蓄军资”的经济实力,南征北伐,逐个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在统一北方的战争过程中,出于运粮、运兵的需要,先后修建了六条运河。这些运河虽然里程都不长,但由于它沟通了一些自然河流,在交通运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现今河北省地区海河水系的变迁和形成,历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九)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沟运河   古代   平虏渠   曹操   中国   运河工程  
描述: 曹操修建了六条运河(续)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围攻邺城,由于守城的袁军谋士审配防御严密,曹军久攻不下,直到是年八月,乘漳水山洪暴发之机.决漳水灌城才攻破。曹操以十万之众,围城作战达半年之久,如果当时没有刚开通的白沟为其漕运军粮和物资,源源不断地予以接济,这次攻邺战役是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这充分证明了这条白沟运河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当然,曹操开通白沟运河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进攻邺城的军事上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战后治理河北地区的政治上需要。因为在袁氏集团长期统治下的幽、冀等州河北地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三)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多余水量   工程设计   规划布局   灵渠   中国古代   运河工程   湘江   分洪渠   历史贡献  
描述: 秦代灵渠(续上期) ④竹枝堰。位于北渠距起点约700米的大拐弯处。长15米,宽8米。上面为桥,下面是溢流堰。结构与马嘶桥泄水天平相同,但未设置闸门。主要用于宣泄来自海洋河经大天平分泄后进入北渠的多余水量,保障北渠中许多弯曲渠段的安全,避免洪泛灾害。 ⑤回龙堤。位于北渠入湘江前的分洪渠道口。长5米,宽4米,高约2米。洪水期间,北渠中的多余水量可越过堤堰顶部,经分洪渠道泄入湘江故道,避免洪泛。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五)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道   洛水   中国古代   三门峡   褒斜道   汉中地区   运河工程   洛阳城   西汉水   史记·河渠书  
描述: 褒斜道 黄河运道受到三门峡的限制,而三门峡问题又解决不了,这使朝廷内外忐忑不安,连汉武帝也为此纳闷发愁。 一天,忽报有人上书,建议从关东到关中,不走黄河运道而另辟蹊径,即开凿褒斜道以沟通汉水和渭水运道。这一建议由御史大夫张汤代为奏报。据《史记·河渠书》记载:“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笔者注:沔水是汉水的古代名称),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