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代江南运河沿岸驿站选址特征
作者: 彭成   汤晓敏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址特征   江南运河   驿站  
描述: 江南运河驿站是我国运河遗产和江南古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址特征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修复、利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在历史文献、地方志以及已有论文等资料的研究基础上,以明代江南运河沿岸驿站为研究对象,探索驿站的发展历程、职能和管理制度,并分析江南运河沿岸驿站的线性分布、具体位置及选址的影响因素和特征。研究得出,驿递制度、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均影响驿站选址;而基本遵循“六十里制一驿”的原则,位于要冲之地和高亢之处,位于城外并临近城门,注重山水形胜,傍于商市构成驿站选址的基本特征。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江南
江南运河长安闸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作者: 郑嘉励   楼泽鸣   张宏元   沈卓丹   周建初   来源: 东方博物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安闸   江南运河   两澳   长安坝  
描述: 江南运河上的海宁长安闸遗址,两宋时期以其复杂的"澳闸系统",对研究古代水利史与内河航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长安"三闸两澳"、长安坝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是今天认识、研究中国运河文化遗产的第一手材料。
镇江,江南运河的繁华梦
作者: 柯平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活动   江南运河   形容词   镇江  
描述: 雨意渐散,镇江的轮廓在视线里渐渐清晰。说起来,这已是一年中第三次到这里了,说起镇江在运河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哪怕用上再多的形容词,想必也足以当之。它的长江。它的金、焦二山,它的六朝墓刻,它的宋、元古街,说出来没人不知道。但最为吸引我的,还是它当年在国家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江南运河苏浙边界十年水质评价
作者: 石亚东   杨铭威   高怡   徐枫   盛东   来源: 水资源保护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进密切值法   水质评价   江南运河  
描述: 引入目标差值率,对密切值法进行改进,详细阐述其原理和计算步骤;将其应用于江南运河苏浙边界1997~2006年的水质评价,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Ⅱ~Ⅴ类水标准,对污染程度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江南运河苏浙边界十年水质均未达到Ⅲ类水标准,其中1997~1999年、2001~2002年的水质标准维持在Ⅲ~Ⅳ类之间,2000年、2003~2006年的水质维持在Ⅳ~Ⅴ类水之间。
江南运河的形成
作者: 李心言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运河   历史考证   水利建设   京杭大运河  
描述: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南段,北起镇江,南迄杭州,纵贯整个太湖平原,全长337公里。它北穿长江由邗沟连江北运河通北京,南至杭州人钱塘江。现今的江南运河是古代江南运河的发展。江南运河分徒阳运河、苏常运河、苏嘉运河和杭嘉运河四个河段。
江南运河与无锡经济文化生活
作者: 丁瑶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运河   商品经济   无锡  
描述: 隋朝疏浚贯通江南运河后,无锡的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于元朝升县为中州。运河文化渗透到无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文化、娱乐及民间信仰,在无锡经济由以小农经济为主发展成农业与手工业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沿线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作者: 张小庆   张金池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迁   江南运河   城市  
描述: 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流经江南核心地区,沿线城市多建于河旁湖畔,从远古时期到晚清民国,其形成与发展变迁的驱动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更与江南水系尤其是江南运河的交通大动脉作用关系密切。
江南运河(苏州段)水质监测分析
作者: 晏桂娥   来源: 水资源保护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   江南运河   水质污染   水质监测  
描述: 对江南运河(苏州段)自1997~2000年的水质进行监测,对污染河段及主要污染物进行排序,指出4年来的水质污染均以氨氮居首,对4年来的水质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分析,提出对该河段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长江三角洲“人·地·水”关系中的运河要素探析
作者: 朱剑刚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运河   太湖   “人·地·水”   太湖平原   长江三角洲  
描述: “人·地·水”关系决定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地理环境的发展状态,运河是这一关系中一个特别的要素,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在众多人工河道中,江南运河对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影响尤为巨大和深远。
江南运河与唐前期江南经济的面貌
作者: 张剑光   来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运河   作用   唐前期   经济面貌   修整  
描述: 隋炀帝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江南运河进行了开阔、疏浚,同时对江南运河沿岸的驿站、码头、桥梁等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建设。唐代前期,运河沿线各州继续完善运河的功能,确保了运河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运河的畅通,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水系,将江南和淮南、中原连成一体,江南对全国的意义逐渐显现出来。运河在唐前期,对粮食和各种物资的运输、对各种人员的往来、对农业灌溉和水稻种植、对沿河城市的发育成长,其作用越来越直接。运河对江南经济发展的推动,直接导致了唐前期江南经济已建立起稳定的发展基础,江南经济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安史之乱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