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先秦时期运河考略
作者: 王育民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塘江   巢肥运河   开凿   江南运河   沟通   远古传说   春秋时期   我国古代   春秋战国   伟大工程  
描述: 我国古代人工开河起源很早。远古传说不必置论,从春秋战国开始,我们的祖先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项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中,已经留下不少光辉的业绩。它使古代称为“四渎”的,发源于西部而东流入海的江、淮、河、济四条巨川,首先被各诸侯国开凿的运河沟通起来。但以早期古籍有关运河的记载,多简略残阙,加以年代久远,故道大多湮废不存,历来治运河史者,论及先秦部份每每语焉不详,本文试作较全面的考述,以就教于读者。
明代常镇运河的利用和整治
作者: 奚国金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阳   运道   堰闸   永乐   江南运河   万历   河闸   成化   京口   明实录  
描述: 明代漕河因地为号,分为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和浙漕共七段。江南运河即浙漕,起自京口闸,终于杭州北郭务,全长近七百里。明代国家财赋主要仰赖东南,每年有二百余万石粮通过运河北运。因此运河是明代经济的重要命脉, 常镇运河是江南运河的西北部分,是明代东南漕运的关键地段。“三吴之粟,必由常镇”,它可以说明常镇运河在明代漕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明代常镇运河的利用和整治,以恢复明代常镇运河通航的历史,从中了解运河利用中的得失,以指导我们现在的运河利用和整治工作。
浅谈清代大运河的兴废
作者: 王永谦   来源: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南北水路交通   江南运河   会通河   明代   河道总督   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黄河   中国东部地区  
描述: 清代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迄杭州,是由人工河连通天然河组成,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统称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因为它是清代运输漕粮的主要渠道,所以又称“漕河”,俗称“运粮河”。它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是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它还可以经由五大江河出海,与海运联系起来,形成中国东部地区河运与海运相连通的水上交通网。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长和最著名的运河。
中国运河变迁的基本特点
作者: 马正林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人民   南北大运河   江南运河   运河工程   镇江   黄河流域   公元   扬州   南移   春秋战国  
描述: 我国运河的历史悠久,线路绵长,分布地区辽阔,在世界运河史上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广大劳动人民和无数能工巧匠,发挥聪明才智,选线施工,化险为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国运河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江南运河的最早开凿者──泰伯
作者: 高明   来源: 中国水运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太湖   江南运河   开凿运河   季历   开凿者   耕作技术   黄河流域   开发江南   当地居民   文化传授  
描述: 江南运河的最早开凿者──泰伯高明殷商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一带,今天繁荣富庶的江南在当时不过是偏僻落后的东南一隅,被称为刻变之地,与中原各地很少有来往。直到商代末年,中原各国还不大清楚江南的情况。当时,在今天的陕西省西部有一个周族...
明清大运河兴废与黄河关系考
作者: 王质彬   来源: 人民黄河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通河   南粮北调   南北大运河   江南运河   运河水   黄河北   会通河   东部地区   明清   明王朝  
描述: 明清大运河是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一系列河流和湖泊,加以改造、连接而成的。它南起杭州,通过江南运河、淮扬诸湖、黄河、会通河、卫河、白河、大通河,北达京师以东通州大通桥,全长三千余里。明永乐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几百万石粮米和各种日用百货通过这条运河源源北上,基本上满足了明统治者的需要,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对明王朝的巩固起
北宋时期初创的几项运河工程技术
作者: 黎沛虹   王绍良   来源: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程技术   破冰船   重大技术问题   束水攻沙   北宋时期   宋人   新技术   江南运河   我国古代   船闸  
描述: 北宋自建都汴京至宋室南渡为止的一百七十余年间,在治理运河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技术,保证了当时漕运的畅通,使我国古代人工运河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新技术,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国几千年来光辉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简介了船闸、澳闸、束水攻沙、古清沙船、破冰船的创立过程和技术概貌。
清代大运河的经济价值与环境制约
作者: 张照东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地区   商业贸易   江南运河   通济渠   学术界   永济渠   会通河   春秋时期   中外学者   京杭大运河  
描述: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和经济生命线。长期以来,它一直倍受学术界的重视,成为不少中外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但以往有关大运河的论著多集中在隋唐、宋明时期,而对清代的大运河则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拟就清代大运河在航运、灌溉、南北物资运输、商业贸易和城镇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作一探讨,并对影响运河效益发挥的诸因素,进行一些比较具体、系统的分析。一、清代大运河的航运和灌溉价值我们的祖先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凿了沟通江淮的人工运河——邗沟,构成京杭大运河南段里运河雏形。隋炀帝时,为把江南物资调往洛阳,又主持整治
京杭运河江南段正在扩建
作者: 葛明贤   来源: 水运工程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州市   无锡市区   通航里程   江南运河   交通事故   码头房屋   运河底宽   航道   京杭运河   杭州市  
描述: 京杭运河全长1747公里,目前通航里程为1044公里。 1958年以来,国家对京杭运河进行了建设,其中重点扩建了苏北段,自蔺家坝至长江404公里,现航道已初具通航一顶二驳千吨级船队的规模,成为江苏长江南北水运的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作者: 孙寿荫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劳动人民   开凿   江南运河   通济渠   黄河北   永济渠   京杭大运河   公元前   世纪初  
描述: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贯通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全长一千七百八十二公里,远远超过了现代世界上著名的苏伊士运河(长约一百七十二公里)和巴拿马运河(长约八十一公里)。这条运河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初即开始兴建,到十三世纪末才正式完成,前后共历时近一千八百年。在欧洲,瑞典东南部的耶塔运河兴建最早,约完成于公元1832年,较京杭大运河晚了两千多年。所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