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运河江苏段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主持人语
作者: 张强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存   中华书局   运河   主持人   漕运   航道   政治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   江苏  
描述: 毁灭性的打击,乃至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急需抢救和保护。很有意味的是,当黄河流域的运河因政治中心迁徙处于消亡状态时,江苏运河的大部分航段仍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为后人研究运河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主要是由四个方面
人工运河:烟柳画桥京杭大运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经济   文化交流   人工运河   额尔齐斯河   组成部分   京杭大运河   黄河流域   春秋战国  
描述: .这是由亚洲东部的西高东低的基本地势所决定的。在这些河流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
大运河前尘往事
作者: 刘军   来源: 新世纪周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北大运河   开凿   忽必烈   洛阳   故事片   隋朝灭亡   隋炀帝   京杭大运河   黄河流域   杭州  
描述: 在火车卷起的滚滚浓烟中,大运河逐渐成为一道远去的风景大多数人对大运河的认识仅限于中学历史课本上那惜墨如金的寥寥数语:由隋炀帝开凿,北到北京,南到杭州,长达两千多公里,暴虐的隋炀帝为此累死百姓无数,最终导致隋朝灭亡。对于历经2500年、饱经风霜的大运河来说,这样的认识显然太过粗浅。事实上,大运河的历史就像一部跌宕起伏、典故繁多的故事片,值得每个中国人去听一听、看一看。
江淮运河问题辨证
作者: 朱更扬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南子   左传   运河   淮河水系   筑城   杜预注   南方地区   射阳湖   黄河流域   历史记载  
描述: 黄河流域一带,所以史籍中关于黄、淮关系的记载较多较详;而关于江、淮关系的记载则相对较少较略。随着历史的进程,南方地区逐步开发,江、淮的沟通为有关当局所重视,历史记载也才逐渐增多。《淮南子·本经训》中曾说
中国运河的变迁
作者: 马正林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变过程   南北大运河   劳动人民   经济文化   江南运河   通济渠   水经注   运河工程   黄河流域   公元前  
描述: 开凿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举。连接京、杭的长达1782公里的运河,就是一条与万里长城齐名的南北大运河。它曾是元、明、清三代南北漕运的重要航道;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的运输作用。不过,这条大运河是经历了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今天,探讨运河的发展和演变,总结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内河航运,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论我国运河的历史变迁
作者: 邹逸麟   来源: 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凿   南北大运河   长江流域   历史变迁   两宋时期   京杭大运河   黄河流域   明清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伟大工程  
描述: 我国的运河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关于运河的历史及其作用,过去已有不少专文讨论过。其中大多数是从经济史或工程技术史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本文试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运河作一些分析,请读者指正。运河的历史变迁,大致分三个时期:(一)先秦、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二)隋唐两宋时期;(三)元明清时期。 (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区性运河的草创和发展时期。据目前的资料所知,长江流域的吴楚等国因自然条件的关系,善于舟楫,是开凿运河最早的地区之一。楚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时即在江汉平原上开凿人工运河。有人认为楚荘王(
中国运河变迁的基本特点
作者: 马正林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人民   南北大运河   江南运河   运河工程   镇江   黄河流域   公元   扬州   南移   春秋战国  
描述: 我国运河的历史悠久,线路绵长,分布地区辽阔,在世界运河史上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广大劳动人民和无数能工巧匠,发挥聪明才智,选线施工,化险为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国运河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江南运河的最早开凿者──泰伯
作者: 高明   来源: 中国水运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太湖   江南运河   开凿运河   季历   开凿者   耕作技术   黄河流域   开发江南   当地居民   文化传授  
描述: 江南运河的最早开凿者──泰伯高明殷商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一带,今天繁荣富庶的江南在当时不过是偏僻落后的东南一隅,被称为刻变之地,与中原各地很少有来往。直到商代末年,中原各国还不大清楚江南的情况。当时,在今天的陕西省西部有一个周族...
治河的公开秘方
作者: 暂无 来源: 森林与人类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理与利用   血粘度   生态平衡   下游河床   黄土高   黄河中上游   泥沙   黄河流域   加速侵蚀   高血脂症  
描述: 河流=“血管”这一提法想必会得到读者的认可。中华巨人周身密布着大大小小无以数计的“血管”,大至“主动脉”,小至“毛血管”。千百年来,“血管”的畅通,使中华巨人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然而,不知自何时始,“高血脂症”发生了“血粘度”不断加大。时至今日,几乎年年可见到“血管”破裂的事发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镜头。今从《光明日报》1997年3月25日刊出的《历史上大江大河的治理与利用》的对话中摘一部分发在本期,以示一年一度雨季到来之前,本刊再次向国人公布一个从本上治疗河流“高血脂症”的公开秘方。
浅谈王化云同志的治河方略
作者: 蔡铁山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仪祉   水沙平衡   治河方略   上中下游   潘季驯   王化云   冲淤平衡   黄河流域   理论探讨   理论和方法  
描述: 大禹治水,传说甚广,王景治水,史载不详,只以治功见世。唯潘季驯与李仪祉在治河的理论和方法上作了比较科学地回答,并对后世治河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都认为黄河为害的根源在于泥沙。潘季驯主张以水攻沙,而李仪祉提出了上中下游并治的思想。他们分别实现了由治水到治沙及治河由下游到上中下游的转变。只是潘季驯的认识影响了后世300余年的治河活动,而李仪祉的思想,后人理论探讨得多,但具体实践得少。 人民治黄的开拓者之一王化云同志经过长期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