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简论朔天运河
作者: 郭开   来源: 基建优化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朔天运河   黄河  
描述: 中华朔天运河是横贯我国东西的万里大运河。现介绍龙头工程—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加黄河航道全长1585Km,实现天津—银川通航。在晋蒙交界的万家寨筑高坝(90m)拦截黄河水,使水位达986m高程
历史时期黄河改道对运河变迁的影响
作者: 路洪海   陈诗越   张重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变迁   改道   黄河  
描述: 历史时期运河与黄河常发生交汇或连通,黄河的决溢或改道势必对运河变迁产生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爬梳相关历史文献,探讨了历史时期黄运关系的变化,分析了黄河改道对运河变迁的影响.认为金元以前,黄运
根治黄河的战略设想——金垣运河工程
作者: 彭泽云   来源: 科技导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治   金垣运河工程   黄河   水土流失  
描述: 根治黄河的战略设想──金垣运河工程TheJinyuanCanalProject—StrategicMeasuresofBringingtheYellowRiverunderPermanentControl¥//彭泽云(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芜湖2410...
分流放淤治河之策——以黄河下游为例
作者: 闫忠阳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流治理   放淤   黄河  
描述: 黄河下游,每逢雨季,都是水沙齐下,抬升河床,堤坝溢决,给百姓造成灾难。从西门豹治漳河起,古人就采用了分流放淤方法治河,并提出当今的治河设想。
13至19世纪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作者: 谭徐明   陈方舟   李云鹏   万金红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自然史   中运河   会通河   黄河  
描述: 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泗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
论稳定主槽与调水调沙的治河方略
作者: 齐璞   高航   来源: 科学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输沙泄洪   稳定主槽   调水调沙   黄河   窄深河槽  
描述: 黄河下游河道是一条受人类影响严重的河道。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开始于1960年代,经过40余年建设,河道游荡范围有所减小.改善了河势.保护了滩区,减轻了现有堤防工程的防洪压力,对于黄河下游防洪安全起到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孙振谦   张宝森   赵继红   来源: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时监测   工程安全   黄河   图像识别   治河工程  
描述: 论述了黄河下游治河工程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目标 ;分析了险工、控导工程破坏模式和破坏部位 ,阐述了根石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给出了原阳县黄河河务局双井控导工程险情监测实例。黄河险工、控
13至19世纪河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作者: 谭徐明   陈方舟   万金红   来源: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运河   自然史   中运河   会通河   黄河  
描述: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论文
运河之畔访聊城
作者: 王占   阿钢   龚斌   来源: 汽车实用技术(自驾游)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鲁西北   大桥   聊城   京杭大运河   黄河  
描述: 清晨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眨眼间就到了长清黄河大桥,看着桥下那条卧在鲁西北大地上的“巨龙”,心里却不免有些伤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眼前的她已经不是滔滔奔涌的“天上之水”了,只有浅浅的一线浊水在宽阔的河道间慵懒缓慢地流淌。我开始隐隐担忧起来,真不知京杭大运河的命运是否也如黄河之水一样凄惨?!
枕着运河安然入眠
作者: 陈栋   来源: 现代苏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县城   安然   洪水   宿迁   深呼吸   古运河   乾隆帝   黄河  
描述: 宿迁,因水而生,因水而名。曾经“洪水走廊”的动荡与凶险,一直刻印在宿迁这个名字上——旧时,古黄河决堤,洪水漫泻而来,县城即将面临灭项之灾。于是,人们连夜搬迁,将整个县城迁到一处山坡上。“一宿之迁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