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的新构想--朔天运河
作者: 刘大培  日期:1999-01-01 来源 :科学24小时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南水北调的新构想--朔天运河
关于建立古运河博物馆的断想
作者: 夏刚草  日期:1999-01-01 来源 :江南论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博物馆 《越绝书》 文物资料 历史文化保护区 无锡市区 社会变迁 艺术价值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露天部分 
描述:一 1700多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包溶着我们祖辈的汗水和智慧,负载着民族的重任和希望,从最初的春秋末期一直流淌到二十世纪之末的今天。 这是一条举世无双的人工河,一条记录着我国东部地区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人民哀乐、文化兴衰的历史长河,也是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至今尚有使用价值的活的文物!由此,我们萌发起将这一内涵丰富的活的文物浓缩到博物馆里展示的遐想。
从防洪走向治河——黄河的治河方针需作重大调整
作者: 刘培植  宋宗水  于若梅  日期:1999-01-01 来源 :森林与人类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疏浚河道 人民战争 黄河中游地区 防洪 泥沙淤积 黄河流域 抗洪抢险 可利用土地 中常洪水 治理黄河 
描述:黄河孕育了祖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由于对它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中游地区的森林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易淤、易决、易徙,成为“中国之忧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国家对治理黄河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加固加高了堤防,赢得了黄河的五十年安澜,取得...
京杭运河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空间分析
作者: 彭志苗  林欢贵  日期:1999-01-01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京杭运河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空间分析
京杭运河邳州高架桥空间有限元分析
作者: 林欢贵  彭志苗  日期:1999-01-01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京杭运河邳州高架桥空间有限元分析
京杭运河漫话
作者: 胡志刚  日期:1999-01-01 来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都城 北运河 漕运 三门峡 大运河 社会和文化 政治格局 黄河 京杭运河 文化现象 
描述:运河是中国人创造的人工奇迹,与长城那个奇迹所不同的是,运河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焕发着古迹的光彩。长城的障碍今天可以逾越,运河如今依然部分地通航。我们祖先用血与汗挖掘的运河,可以说把“人—地”关系推向了极至。这种智慧的运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
京城发现大运河一处重要遗址
作者: 暂无 日期:1999-01-01 来源 :中国地名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明清皇城 平安大街 元大都 运河水道 遗址 大运河 郭守敬 什刹海 侯仁之 
描述:京城发现大运河一处重要遗址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四)
作者: 尤秈  日期:1999-01-01 来源 :交通与运输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关中地区 新造农田 中国古代 三门峡 农民起义 运河工程 渭水 现代工程建设 史记·河渠书 粮食 
描述:汉代运河工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先是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继而又开始了为时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后为泗水亭长出身的刘邦,扑灭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打败了项羽而夺得政权,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中华文明大放光采的重要时代。在交通运输方面,它继承了秦朝大一统的体制和成就,并有新的开拓和发展。 汉朝建立伊始,对于都城的选址曾有不同的意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六)
作者: 尤秈  日期:1999-01-01 来源 :交通与运输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黄河上游 汉武帝时代 技术措施 中国古代 堵口 黄河改道 运河工程 汉明帝 光武帝 王景治河 
描述:王景治河理汴 黄河,古称河、大河,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汉书》始称黄河,因其水色终年黄浊而得名。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蜀、陇、宁夏、内蒙、秦、晋、豫、鲁等省区,在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0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既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灌溉的生命线,也是水运交通的大动脉。黄河上游流经高山地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五)
作者: 尤秈  日期:1999-01-01 来源 :交通与运输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运道 洛水 中国古代 三门峡 褒斜道 汉中地区 运河工程 洛阳城 西汉水 史记·河渠书 
描述:褒斜道 黄河运道受到三门峡的限制,而三门峡问题又解决不了,这使朝廷内外忐忑不安,连汉武帝也为此纳闷发愁。 一天,忽报有人上书,建议从关东到关中,不走黄河运道而另辟蹊径,即开凿褒斜道以沟通汉水和渭水运道。这一建议由御史大夫张汤代为奏报。据《史记·河渠书》记载:“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笔者注:沔水是汉水的古代名称),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
< 1 2 3 ... 1829 1830 1831 ... 1981 1982 19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