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二)
作者: 尤秈  日期:1999-01-01 来源 :交通与运输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侧向溢流堰 船舶航行 中国古代 灵渠 《续资治通鉴》 运河工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工程措施 河道比降 工程设施 
描述:秦代灵渠(续上期) 陡门。也叫斗门。一种用于调节水位的古老航运工程设施,具有现代船闸的作用。通常建立在地势起伏不平、河道比降大的运河上。这里所说的比降,是指运河某一段河底的高差与其流程间距的比值。通俗地说,就是河道的坡度。河道比降大,不利于船舶航行。一般适合于船舶航行的河道比降为1/3000,也就是在3000米长的河道上,其高差不能超过1米,超过了这一标准,则必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才能使船舶航行前进。常用的工程措施有:一是将运河河道有意设计成弯弯曲曲的形状,目的是延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三)
作者: 尤秈  日期:1999-01-01 来源 :交通与运输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岭南地区 多余水量 工程设计 规划布局 灵渠 中国古代 运河工程 湘江 分洪渠 历史贡献 
描述:秦代灵渠(续上期) ④竹枝堰。位于北渠距起点约700米的大拐弯处。长15米,宽8米。上面为桥,下面是溢流堰。结构与马嘶桥泄水天平相同,但未设置闸门。主要用于宣泄来自海洋河经大天平分泄后进入北渠的多余水量,保障北渠中许多弯曲渠段的安全,避免洪泛灾害。 ⑤回龙堤。位于北渠入湘江前的分洪渠道口。长5米,宽4米,高约2米。洪水期间,北渠中的多余水量可越过堤堰顶部,经分洪渠道泄入湘江故道,避免洪泛。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七)
作者: 尤秈  日期:1999-01-01 来源 :交通与运输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近代水利 黄河堤防 江淮地区 中国古代 《水经注》 运河工程 射阳湖 一种解释 京杭大运河 王景治河 
描述:王景治河理汴(续) 上述引文中的“十里立Ⅸ水门,令更相洄注”是王景治河理汴的重要工程措施。但原文记载仅此十一字,过于简略,使后人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首先,对水门立于何处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解释以清代学者魏源为代表,认为是在黄河堤岸上每隔十里设立一座水门(见《魏源集·筹河篇》;另一种解释以近代水利科学家李仪祉为代
《水经注》中的偃师水系
作者: 康为民  日期:1999-01-01 来源 :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名著。作者郦道元(公元 469年—公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北省)人,历仕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曾任过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于劲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冀州和东荆州刺史、河南尹、持节兼黄门侍郎、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官职。在朝里为官或在州郡为
“运河三宝”——邵伯菱
作者: 张健  日期:1999-01-01 来源 :江苏地方志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东南亚 清末民初 北运河 江淮地区 灵宝 里下河 向下弯曲 三宝 百姓生活 乾隆皇帝 
描述:邵伯菱属四角菱,与宝应荷藕、高邮双黄鸭蛋并称为运河三宝。邵伯是孕育菱的好地方,邵伯湖上滩头河汊,镇内的南塘,镇郊的艾菱湖、荇丝湖、星荡湖,河湖澄碧,水土肥沃,历史上都是邵伯菱的故乡。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
“老虎队”横行苏北运河
作者: 郭枫  王明  吕芳岭  日期:1999-01-01 来源 :紫金岁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宿迁船闸 北运河 苏北里下河地区 船民 宿迁市 老虎 驳船队 船队队长 船员 运河船 
描述:“老虎队”横行苏北运河
“大运河”蓝图绘就
作者: 葛柱宇  日期:1999-01-01 来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图绘 北京玉渊潭 丹江口水库 穿黄工程 大运河 南水北调 总干渠 供水范围 工程测量 长江水利委员会 
描述:“大运河”蓝图绘就
“大运河”何时告别污染
作者: 卢广  日期:1999-01-01 来源 :大众摄影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运河”何时告别污染
广西通志 水利志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纂委员会  苏为典    日期:1998-12-01 来源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 
描述:广西通志 水利志
偃师市水利志
作者: 张安民  日期:1998-12-01 来源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水利史 
描述:偃师市水利志
< 1 2 3 ... 1830 1831 1832 ... 1981 1982 19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