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运河工程】搜索到相关结果 63 条
-
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开挖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水力发电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道水深
人工运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配套工程
引江济汉
运河工程
荆江河段
开挖
-
描述:
前不久,被国家安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四大配套工程之一的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引江济汉工程在湖北荆州龙洲垸破土动工。该引江济汉运河工程,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高石碑镇兴隆河段,用以调水救济汉江,并具有通航干吨货船的功能。工程全长67.23km,运河底部渠道宽60m,航道水深平均5至6m,为限制性三级航道。
-
青藏运河之梦
-
作者:
黄龙
来源:
西藏文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横断山脉
柴达木盆地
水利工程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钢筋混凝土管道
运河工程
雅鲁藏布江
开发大西北
诺贝尔
-
描述: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实现西部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发展,就必须提出创建性主张。《青藏运河之梦》以小说的形式所述的青藏运河工程,其宏伟气势、大胆构思、超常规策划,显示了西部人创建千秋功业的非凡气度。如果说它是中国水利史的千古绝唱和哥德巴赫式猜想均不为过。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一个科学工作者写出的小说也很难归以哪种确定的体裁,梦想、科幻、神话兼而有之,但他在严谨考证的基础上给我们描绘的前景、以及那种气壮山河的呼唤,读来令人倍受鼓舞和人灵的振撼。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一顶巨大的王冠,那么青藏运河就是盘绕在王冠上
-
中国运河的变迁
-
作者:
马正林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变过程
南北大运河
劳动人民
经济文化
江南运河
通济渠
水经注
运河工程
黄河流域
公元前
-
描述:
开凿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举。连接京、杭的长达1782公里的运河,就是一条与万里长城齐名的南北大运河。它曾是元、明、清三代南北漕运的重要航道;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的运输作用。不过,这条大运河是经历了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今天,探讨运河的发展和演变,总结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内河航运,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试论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大于过
-
作者:
冯通
来源:
新课程学习(综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君
天然河道
人工运河
通济渠
历史人物
淮河下游
运河工程
割据一方
宗君
中国东部地区
-
描述:
历来把隋炀帝开凿运河视为暴政之一而全盘否定,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巡幸风光。这在唐朝贞观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太宗君臣为了长保大唐江山,总是从不同方面不同事例反复说明隋亡关键在于隋炀帝是一个仁德不修的暴
-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六)
-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汉武帝时代
技术措施
中国古代
堵口
黄河改道
运河工程
汉明帝
光武帝
王景治河
-
描述:
王景治河理汴 黄河,古称河、大河,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汉书》始称黄河,因其水色终年黄浊而得名。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蜀、陇、宁夏、内蒙、秦、晋、豫、鲁等省区,在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0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既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灌溉的生命线,也是水运交通的大动脉。黄河上游流经高山地
-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七)
-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水利
黄河堤防
江淮地区
中国古代
《水经注》
运河工程
射阳湖
一种解释
京杭大运河
王景治河
-
描述:
王景治河理汴(续) 上述引文中的“十里立Ⅸ水门,令更相洄注”是王景治河理汴的重要工程措施。但原文记载仅此十一字,过于简略,使后人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首先,对水门立于何处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解释以清代学者魏源为代表,认为是在黄河堤岸上每隔十里设立一座水门(见《魏源集·筹河篇》;另一种解释以近代水利科学家李仪祉为代
-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八)
-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淇水
浪荡渠
中国古代
曹操
水经注
运河工程
工程措施
白沟
“挟天子以令诸侯”
黄河故道
-
描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国家分裂。曹操凭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和“修耕植以蓄军资”的经济实力,南征北伐,逐个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在统一北方的战争过程中,出于运粮、运兵的需要,先后修建了六条运河。这些运河虽然里程都不长,但由于它沟通了一些自然河流,在交通运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现今河北省地区海河水系的变迁和形成,历
-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三)
-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多余水量
工程设计
规划布局
灵渠
中国古代
运河工程
湘江
分洪渠
历史贡献
-
描述:
秦代灵渠(续上期) ④竹枝堰。位于北渠距起点约700米的大拐弯处。长15米,宽8米。上面为桥,下面是溢流堰。结构与马嘶桥泄水天平相同,但未设置闸门。主要用于宣泄来自海洋河经大天平分泄后进入北渠的多余水量,保障北渠中许多弯曲渠段的安全,避免洪泛灾害。 ⑤回龙堤。位于北渠入湘江前的分洪渠道口。长5米,宽4米,高约2米。洪水期间,北渠中的多余水量可越过堤堰顶部,经分洪渠道泄入湘江故道,避免洪泛。
-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五)
-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道
洛水
中国古代
三门峡
褒斜道
汉中地区
运河工程
洛阳城
西汉水
史记·河渠书
-
描述:
褒斜道 黄河运道受到三门峡的限制,而三门峡问题又解决不了,这使朝廷内外忐忑不安,连汉武帝也为此纳闷发愁。 一天,忽报有人上书,建议从关东到关中,不走黄河运道而另辟蹊径,即开凿褒斜道以沟通汉水和渭水运道。这一建议由御史大夫张汤代为奏报。据《史记·河渠书》记载:“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笔者注:沔水是汉水的古代名称),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
-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四)
-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新造农田
中国古代
三门峡
农民起义
运河工程
渭水
现代工程建设
史记·河渠书
粮食
-
描述:
汉代运河工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先是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继而又开始了为时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后为泗水亭长出身的刘邦,扑灭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打败了项羽而夺得政权,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中华文明大放光采的重要时代。在交通运输方面,它继承了秦朝大一统的体制和成就,并有新的开拓和发展。 汉朝建立伊始,对于都城的选址曾有不同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