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苏州段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后的再思索
作者: 冀洪雪  成芳  年份期号: 2016-第4期 刊名: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 苏州 
描述:苏州是一座运河之城,4条运河故道和7个遗产点段构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遗产体系。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后,苏州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古城遗产价值的认识,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路径,促使古城得到更好的保护,提升苏州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
中国大运河沿岸天妃信仰及其遗迹调查
作者: 王元林  年份期号: 2016-第4期 刊名: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关键词: 遗迹 天妃信仰 大运河 
描述:天妃信仰是自宋代以来我国沿江沿海广大民众普遍尊崇的民俗信仰和精神追求。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域范围最大的一条人工水系,尤其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延伸了天妃信仰的传播。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大运河沿岸遗存有众多天妃信仰的庙宇和以"天妃"命名的运河闸坝水工设施,是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探讨
作者: 李云鹏  吕娟  万金红  邓俊  年份期号: 2016-第9期 刊名: 水利学报 关键词: 水利遗产 策略 大运河 保护 现状调查 
描述: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认为,大运河具有文化遗产与在用水利工程双重属性,发展演变是其本质特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当前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运河保护利用应以延续水利功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
中国大运河庙会:纯民俗
作者: 丁山  年份期号: 2016-第12期 刊名: 文化交流 关键词: 传统游戏 文化风情 中国 工艺制作 大运河 庙会 民俗 商品展销 
描述:运河沿线18座城市参与的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在杭州举行。庙会推出运河民俗文化风情演示、手工艺制作与传统游戏展示、美食品尝、商品展销等各类活动,人们沉浸在品味传统民俗的欢乐中。
中国大运河常州段保护对策研究
作者: 沈建钢  蒋英慧  年份期号: 2016-第3期 刊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遗产利用 常州段 保护管理 中国大运河 
描述:申遗成功后中国大运河保护管理进入了新常态,应站在保护世界遗产的高度更加重视大运河的保护。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运河常州段保护的有利条件及与先进城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出好三张牌、布好两盘棋、打好一套组合拳的对策建议。
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杭州启幕:世界遗产再焕新颜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6期 刊名: 遗产与保护研究
描述:10月21日,“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在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浙江省杭州市开幕。本次论坛以“活世遗.通文脉.游运河”为主题,广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的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以及运河沿岸城市代表,共同探讨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推动中国大运河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作为军事枢道、运输航路、文化纽带,伴随着历史变
中国大运河保护利用常州论坛举办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6期 刊名: 中国文化遗产 关键词: 论坛 行政保护 中国 大运河 保护利用 依法保护 常州 保护和利用 
描述:11月5日,中国大运河保护利用常州论坛在常州举办。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以来.常州积极探索运河保护和利用途径.以推动运河保护传承与惠及民生的有机统一.实现大运河从行政保护到依法保护、从本部保护到整体保护、从部门保护到综合保护、从政府保护到全民保护的全面立体保护。
中国城市综合体年度热销楼盘世界侨商中心北京运河CBD投资风向标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C1期 刊名: 安家
描述:中国城市综合体年度热销楼盘世界侨商中心北京运河CBD投资风向标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与济宁市签订京杭运河水运开发合作协议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12期 刊名: 水运工程 关键词: 设计院 合作协议 水运工程 水运规划 济宁市 开发 战略合作 京杭运河 
描述:11月26日,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规院)与山东省济宁市港航局签署京杭运河水运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内容涉及济宁“十三五”期间重大水运项目,工程规模逾40亿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规院先后承担了一大批京杭运河干支流水运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工作。此次合作协议明确,以相关项目为依托,双方将在政策研究、行业发展、咨询设计、建设管理与实施、投融资等方面推进实质性合作,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东平古文化的运河印迹
作者: 赵兴彬  年份期号: 2016-第5期 刊名: 泰山学院学报 关键词: “贡道”要冲 运河命门 东平 运河印迹 市井生活 
描述:东平自唐宋开始即已成为北方漕运“贡道”的要冲。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皆过境东平,将其纳入南北水运大动脉的怀抱,其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均发生巨大变化,打上了深刻的运河文化印记。具体表现为: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服务业兴旺发达;运河城镇码头的市井生活繁华奢靡;元杂剧唱响北方;信息丰富,传播快捷;首次进入马可·波罗等西方人的视野之中。
< 1 2 3 ... 43 44 45 ... 475 476 4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