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中的运河文化探析
作者: 许韧  年份期号: 2014-第9期 刊名: 作家(下半月) 关键词: 客运 运河文化 物流 治理 贪腐 明清文学 
描述:明清时期,以京杭运河为主的水运交通成为交通的主要通道。其客运、货运以及与之相关的运河文化在明清文学中多有描写。本文主要以明清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为主,对两代水运情况进行文化探析,主要包括货运方式、客运情况及运道保障等方面。
明清商书文献中的运河航路秩序
作者: 王日根  曹斌  年份期号: 2014-第6期 刊名: 中原文化研究 关键词: 秩序 商书 盗匪 运河航路 
描述:明清时期商书编写进入鼎盛期,有关运河航运方面的商业活动指导著作数量众多,内容包括:对经商者行舟途中避盗情形的规诫,如对沿途的盗贼活动情况加以标识、慎雇船户、慎择泊船地点和时间、慎露财、慎选经商旅行的伙伴等;告诫经商者防范盗匪的侵扰,如阻塞河道、乘机哄抢;闷香迷客、老鸦讹商;假扮客商、乔装劫财;横截津路、杀人越货;兵为盗党,商客失怙,以及商客自救的办法等。因为商人在运河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只,穿梭不息的船只就成为盗匪们觊觎的对象,加上官兵渎职、河水泛滥、灾异频发,商客遭遇到侵害的可能性就更大。商书文献一定程
明代运河沿线的水次仓与城镇的发展:以山东张秋镇为例
作者: 张程娟  年份期号: 2014-第1期 刊名: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漕运 水次仓 张秋镇 明代 
描述:明代运河漕运制度既体现了明王朝财政体系的整体转变,也着眼于解决运河沿线漕运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宣德年间兑运法的实行与水次仓在运河沿线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水次仓的建立对运河沿线城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张秋镇为例,考察在漕运制度改革下,张秋镇九个水次仓的设立、运作及其对于地方社会的影响。由此,张秋镇的发展不仅仅视为交通区位影响下的结果,细致分析制度变化的地方语境及社会机制,才能呈现更加立体的历史场景。
明代山东运河与沿运水柜的形成
作者: 朱年志  年份期号: 2014-第C4期 刊名: 前沿 关键词: 南四湖 山东运河 水柜 北五湖 明代 
描述:为了实现南粮北运,明政府在元代大运河的基础上对山东运河进行了多次整治与改造。为解决水源问题,在山东运河的治理上采取了引水济运、创湖蓄水等一系列措施。在治运保漕的工程中,沿运水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明代运河水运技术的一大发展。随着对山东运河的治理与改造,运河沿线的湖泊形成并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
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综述
作者: 王文淑  年份期号: 2014-第4期 刊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关键词: 明代 综述 京杭大运河 
描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对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明代的京杭大运河在历代王朝中治理得最好,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近年来,关于明代运河的研究也是成果颇多,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总结和评论,以求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无限风光说运河
作者: 张万钧  韦雨琪  年份期号: 2014-第22期 刊名: 黄河.黄土.黄种人 关键词: 江苏淮安 二段 汴河 江苏盱眙 通济渠 板渚 长江南岸 邗沟 汴水 无限风光 
描述:贯穿我国南北的大运河,完成于隋炀帝时代,当时的运河呈横人字形。其一走向是,由洛阳通向江南的运河,分为三段:第一段,由洛阳西苑引洛河等水进入黄河,至荥阳板渚脱离黄河,经汴水旧道直至泗州(今江苏盱眙)入淮河,此段称为通济渠。第二段,由淮河至山阳(今江苏淮安)后,进入春秋时吴国所开的邗沟至江都(扬州),仍名邗沟。第三段,则由长江南岸的京口(今属镇江)开始,利用江南纵横交织的河道网,开辟成一条到达余
无锡地铁盾构区间下穿京杭大运河技术研究
作者: 王波  年份期号: 2014-第20期 刊名: 山西建筑 关键词: 参数 盾构 地铁 措施 
描述:结合无锡地铁2号线11标大王基站—梁溪大桥站区间盾构机下穿京杭大运河的施工经验,从盾构掘进参数选择入手,分析了盾构机过河的重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采取控制土仓压力值、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出土量、同步注浆量、二次注浆以及各项措施完成盾构推进,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无锡地铁1号线锡北运河桥箱梁施工方案探讨
作者: 赵栓成  胡静静  年份期号: 2014-第8期 刊名: 科技与企业 关键词: 挂篮 施工 地铁 箱梁 
描述:本文通过对锡北运河桥上部箱梁施工的简单概述,主要介绍了边跨支架浇筑、挂篮悬臂浇筑和合拢段施工等方面的内容,为以后此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作者: 莫春华  年份期号: 2014-第4期 刊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键词: 文化 开发 古运河 无锡 保护 世界遗产 旅游 
描述:在古运河成功申遗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是运河沿线每个城市都在思考的问题。文中以无锡市十二五规划文件要求为起点,在遵循《世界遗产公约》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成为世界遗产后古运河开发面临的新形式、新机遇、新问题着手,从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深入详尽地探讨无锡古运河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提出把握历史机遇,深入发展旅游产业,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塑造崭新的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抛砖引玉。
无锡古运河文明的展示与利用
作者: 张鸣年  年份期号: 2014-第3期 刊名: 江南论坛 关键词: 文明成果 无锡地区 无锡市 古运河文化 基础研究 运河区域 文化与文明 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 农田灌溉 
描述:无锡古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是密切不可分的,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它西起五牧口直湖港与常州交接,东至五七桥与苏州相连,是无锡市水运的主骨架航道,也是国家水运主通道京杭运河货流量最大的航段之一,对上下游的安徽、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航运有较大影响,同时还具有农田灌溉、工业及城市
< 1 2 3 ... 112 113 114 ... 475 476 4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