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原文化研究】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京杭大运河与明清戏曲的传播
-
作者:
苗菁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明清戏曲
大运河
-
描述:
无论是明清"四大声腔"的发展历史,还是京剧的形成历史,都表明: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及其临近地区的众多城市是当时各种剧种声腔的吸纳、聚集之地,京杭大运河水道是当时各种剧种声腔最重要的传播渠道。京杭大运河之所以具有如此功能,是因为其沿岸众多城市与市镇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商贸中心与繁华之地,各地商人,尤其是徽、晋商人向这些城市集中,家庭戏班大量出现。此外,明清皇帝多次沿运河南巡,也是重要的原因。而这种吸纳、聚集与传播的功效在于:繁荣了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与市镇的戏曲活动;促成了某些地域特征鲜明的戏曲声腔华丽转身
-
近代大运河的军事国防价值:大运河衰败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影响
-
作者:
王健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次鸦片战争
大运河
甲午战争
军事国防
-
描述:
大运河是中国内陆贯穿南北的漕运水道,人流物流交通线,区域文化的廊道,同时,它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南北军事战略通道,历史上多次成为国内外重大军事斗争的发生地和关联区,许多重要的战争发生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和后勤保障功能。近代以来,清政府几次重大战役的失败都直接或间接与大运河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对大运河的军事战略地位重视不够,在英军控制了大运河上战略要塞之后,南北漕运中断,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虽然设置了大运河防线,但由于防御观念落后,仍然无法逃脱战败的结局;
-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的社会组织浅议
-
作者:
吴欣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组织
京杭运河
区域社会
-
描述: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的开通对这一区域原有的生态与文化进行了新的整合,在原有宗族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了商业组织、秘密社会组织、信仰组织、河工漕帮组织等区域性社会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不仅能够整合价值、权力、资源等社会基本要素,并能够对关键性要素进行秩序化安排。对内,它们是组织内部的民众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依赖,是社会的协调机制;对外,它们与政府、市场之间构成了一个社会运行的结构性框架。从方法论意义上讲,社会组织研究或许可以突破区域社会史线性研究的局限,在一种立体空间中慢慢提炼出具有整体史意义的知识命题。
-
后申遗时代运河研究的思考
-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申遗
后申遗时代
中国大运河
运河本体研究
-
描述:
后申遗时代的运河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要以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运河本体的研究,加大考古发掘的力度,关注尚未纳入申遗范围的运河段和遗产点,注重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增加通史性、全面性的研究成果;加强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的研究,揭示运河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工业遗产之间的关系,增强运河文化遗产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运河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研究保护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协调部门利益,将旅游开发与运河保护结合起来。为了整体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实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学术
-
明清商书文献中的运河航路秩序
-
作者:
王日根
曹斌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秩序
商书
盗匪
运河航路
-
描述:
明清时期商书编写进入鼎盛期,有关运河航运方面的商业活动指导著作数量众多,内容包括:对经商者行舟途中避盗情形的规诫,如对沿途的盗贼活动情况加以标识、慎雇船户、慎择泊船地点和时间、慎露财、慎选经商旅行的伙伴等;告诫经商者防范盗匪的侵扰,如阻塞河道、乘机哄抢;闷香迷客、老鸦讹商;假扮客商、乔装劫财;横截津路、杀人越货;兵为盗党,商客失怙,以及商客自救的办法等。因为商人在运河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只,穿梭不息的船只就成为盗匪们觊觎的对象,加上官兵渎职、河水泛滥、灾异频发,商客遭遇到侵害的可能性就更大。商书文献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