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运河作证
-
作者:
曹德禄
崔保兴
日期:1997-01-01
来源 :北京文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党支部书记 城关镇 幼儿园 生产队 历史变迁 运河水 村委会 大运河 金国 作证
- 描述:京杭大运河,像一位历史巨人,站在中华大地上,用穿透一切的目光,环视着历史的风云。历史,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历史,总会得到最公允的评价。通县城关镇范庄村镶嵌在大运河的北端,对她的历史变迁,兴衰成败,人物功过,神圣的大运河自然是历历在目……涛声依旧范庄村是运河源头的一个普通的村落,昔日运河码头的繁华并没给范庄带来多少思泽。低矮的房屋,饥饿的面孔,被清清运河水映照得清清楚楚。贫苦人的泪水汇入古老的运河,运载着富商巨贾的锦绣之舟。公元1949年10月1日,伟人的声音激起了千里运河的阵阵波涛,点点浪花飞入两岸贫瘠的土地
- 大运河─—贯通南北的伟大水利工程
-
作者:
暂无
日期:1997-01-01
来源 :吉林水利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大水利 钱塘江 满足社会需要 南粮北调 劳动人民 大运河 春秋时期 自然水源 人工河道 我国古代
- 描述: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贯通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歼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河道、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的历史。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邢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
- 大运河——世界上最长最悠久的运河
-
作者:
陈燮阳
乔惠英
日期:1997-01-01
来源 :汽车研究与开发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天然河流 济州河 江南运河 通济渠 扬州八怪 会通河 《二拍》 大运河 吴中四才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描述:大运河——世界上最长最悠久的运河
- 大运河
-
作者:
吴志峰
日期:1997-01-01
来源 :青春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大运河
- 古运河
-
作者:
甲乙
日期:1997-01-01
来源 :散文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古中国 园林 水流 丝绸 兴趣 宋朝 大运河 古运河 北宋王朝 河道
- 描述:忽然对大运河发生兴趣,是去年去苏州。我未在小桥流水的城内逗留,也未让精巧别致的园林小景占去更多时间。我要赶路,去吴江开会。会间要去盛泽参观。盛泽是吴江的一个镇,镇很古老,以盛产丝绸著名。正是秋雨霏霏的季节,翠绿和银灰便成了当令的色彩。车窗外就是河,河道在绿树的挟持下忽宽忽窄,河水在细雨中掀着浪花,与蜿蜒的路逶迤远去。直到这一刻,我还不知窗外的河就是大运河。是同行的老者说起大运河要好好利用的话,才使我猛然意识到那不起眼的水流,竟是古中国以人力之功挖掘成的、可与万里长城比肩的大运河。知道是不同寻常的大运河了,
- 发展运河经济繁荣商业文化
-
作者:
薛长顺
日期:1997-01-01
来源 :江苏商论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运河经济 商业文化 经济发展 扬州市
- 描述:发展运河经济繁荣商业文化
- 历代治黄代表人物及其治河方策简介
-
作者:
暂无
日期:1997-01-01
来源 :黄河水利教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靳辅 至正 治河 裁弯取直 潘季驯 水利事业 贾让 特大洪水 黄史 陈演
- 描述:历代治黄代表人物及其治河方策简介
- 半野园:话说南运河系列
-
作者:
姜滇
日期:1997-01-01
来源 :四川文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中国 当代 短篇小说
- 描述:半野园:话说南运河系列
- 千年古运河 今朝展新姿
-
作者:
暂无
日期:1997-01-01
来源 :江苏交通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四级航道 通航条件 工程量 全面整治 发达地区 苏南地区 苏南运河 古运河 开挖土方 航道等级
- 描述:苏南运河总长208.064公里,她流经的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由于航道等级低,其通航条件已不适应社会友展的需要。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期整治了52公里。经交通部和省政府批准,1992年8月开始,对其余156公里航道按四级航道标准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面整治。 这次全面整治,总工程量为:拆迁房屋58.8万平方米,开挖土方3588万方,征地8308亩,改造桥梁42座,修筑护岸
- 你与运河同在——悼刘绍棠同志
-
作者:
王恩宇
日期:1997-01-01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3月12日,北京天空阴郁,中午后淅淅沥沥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雨。当听到刘绍棠同志去世的消息后,我的心顿时凉了,沉了,悲涛骤涌着绞痛了胸口。怎么可能呢?两个多月前在第五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我们几个人在一起谈笑风生,我写了一篇散文刚刚发表,其中一段为“刘绍棠忆旧”,正要和前不久我在《天津文学》上发表的几处提到那几位“荷花淀派”作家的散文《岁月的风》一起寄给绍棠同志,还未来得及寄,他却走了,永远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