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通俗小说与京杭大运河
作者: 苗菁  宋益乔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东岳论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明清通俗小说 作品印制与传播 故事展开与叙述 京杭大运河 创作主体 
描述:明清通俗小说的发展、繁荣与京杭大运河有着至为重要的关系。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主体主要是运河沿岸的文人与民间说唱艺人,运河岸边的文人投身小说创作是促成明清通俗小说走向文体成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运河沿岸城市与市镇中商业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促进了小说题材的拓展。运河岸边城市与市镇是明清通俗小说中故事发生或延展的首选之地;在明清通俗小说中,凡写到运河沿岸的城市,经常以介绍其实有名胜及人们熟知的典故作为叙述故事的开始,并经常有意识地去描写其最富盛名、最具代表性的名胜、景象及风俗。运河沿岸城市印刷业的发达和民间书坊的遍布
明清运河淮安段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作者: 吴鼎新  张杭  日期:2009-01-01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运河 评价 社会经济效益 明清 
描述:明清时期,两朝漕运总督府设在淮安,淮安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它的命运随着大运河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经济趋向繁荣。以明清时期运河对淮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为线索,通过对明清漕运、盐业等对淮安的社会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淮安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历史依据的可行性建议。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
作者: 李嘎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点状布局 园林绿地 明清民国 济宁 
描述:明清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蜕变过程。明代园林数量大约有33处,清代中期增至56处之多,清末民初衰减至10余处。以园林发展最为繁盛的清代中期为例,济宁大多数园林占据了优越的地理区位,布局形式为点状布局,同时在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的集聚趋势,呈现出局部组群式分布的特色。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对城市发展有明显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意义,对今天济宁的城市生态规划亦有借鉴价值。
明清朝代档案珍藏运河彩绘图说
作者: 刘凡营  日期:2009-01-01 来源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档案资料 明清时代 大运河 济宁市 
描述:明清朝代档案珍藏运河彩绘图说
明清时期运河变迁与古镇窑湾之兴衰
作者: 刘倩倩  日期:2009-01-01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集散地 社会变迁 商品贸易 康熙年间 会馆 骆马湖 京杭大运河 经济的 自然经济 明清时期 
描述:明清两朝继续沿用元代大运河作为连接北方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重心的水运通道,但运河线路有所改变。运河的变迁影响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变迁。其中徐邳段运河线路的改变,使得窑湾这个村落脱颖而出。同时,窑湾兴衰的命运也与运河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明清时期运河徐邳段改造和窑湾镇的出现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开始,直到元明清时期贯通南北之京杭大运河的最终形成,运河的流经线路屡有变化。其中,秦汉至隋唐时期,运河多以长安、洛阳为终点,运河呈东西走向;元以后,由于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北京,而经济中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闸官研究
作者: 于琪  日期:2009-01-01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闸官 运河 明清时期 
描述:明清时期的闸官是专责闸务的官吏,掌各闸储泄、启闭之事.闸官一职由来已久,但直至到了元代,闹官才正式出现.闸官作为运河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一类,要与林林总总的过闸人员打交道.闸官的职责与运河的畅通息息相关,是运河上的一个重要官职.
明清以来山东运河区域的嗜酒与尚武之风
作者: 王云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东岳论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山东运河区域 明清 嗜酒与尚武 
描述:嗜酒与尚武,是明清以来山东运河区域社会风俗的突出特点。这种习俗的形成,既与一定的历史传统有关,也与这一带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更与大运河的兴衰隆替密切相连。嗜酒与尚武之风盛行,反映了京杭运河给这一区域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明清京杭运河区域仕宦宗族的社会变迁
作者: 吴欣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东岳论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运河区域社会 官宦世家 宗族组织 
描述: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畅达的漕运,促进了沿岸区域经济的繁荣,也为这一区域宗族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探讨运河区域社会的地方性特征与宗族社会组织发展、衰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宗族组织的内在发展脉络,是本文的研究旨趣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明清京杭大运河管理对当前申遗背景下运河管理的启示(摘要)
作者: 钟行明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清京杭大运河管理对当前申遗背景下运河管理的启示(摘要)
明代运河建设资金构成考
作者: 张艳芳  日期:2009-01-01 来源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运河建设 明代 
描述:由于运载量大、运费低廉的优势以及在国家财政输送中的重要地位,明代加强了对运河的管理.适应赋税制度货币化的变革,明代设立了运河建设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运河水道进行常规治理,以保障河道的通航.这部分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河道桩草、砖灰、苘麻等项银两,裁革夫役折征银,常设夫役役银,官地、湖荡草租银,以及部分漕运、盐运司、税收银两.同时,在专项资金不足或河道遭遇非常情况时,明朝政府还多渠道筹措款项,以便及时整修河道,以保障国家主要赋税的北运.这部分资金主要有截留漕粮及其他起运粮米、漕粮改折银、漕运轻赍银、赃赎银米及
< 1 2 3 ... 1631 1632 1633 ... 1981 1982 19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