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谭徐明,吕娟,马建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生态型山区防洪治河规划与工程技术
-
作者:
谭徐明
吕娟
马建明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程技术
山区
生态型
防洪治河
-
描述:
洪水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方法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本项目通过对"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和支流流域规划设计技术"以及"MOL System1-1.5综合数据处理及信息互换互递专业软件包"的引进,拟形成一套适合
-
《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价值评估》:从水利学、历史学的不同视角认知大运河
-
作者:
谭徐明
来源: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作 者:谭徐明 王英华 李云鹏 邓 俊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规 格:16开本 字 数:409千字 定 价:88元 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同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工程。自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开邗沟至20世纪初,在长达2500年的历史时期,以都城为目的地的大运河持续建设与经营,留下了各时期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形态的深刻印记,证实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
-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特性与构成
-
作者:
谭徐明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资源保护
文化专题研究
大运河
战略规划
技术分析
-
描述:
本文首先从技术史的层面,分析了各阶段运河工程技术成就及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运河遗产构成,以明确大运河的保护主体,及其时空范围,为即将开展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提供工作基础。
-
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策略探讨
-
作者:
吕娟
李云鹏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策略
遗产
水利
问题
大运河
保护
-
描述: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形条件最复杂、连续运用时间最长的运河,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工程。大运河遗产的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本文基于"大运河河道及沿线水利工程"调查,分析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策略,从宏观层面提出建议。研究认为,大运河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科技、生态等多重价值,在用和发展是其本质属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
-
保护和传承好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
-
作者:
吕娟
李云鹏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吕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李云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工程师)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全线8省(直辖市)27个河段、58个遗产点整体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大范围、类型多样的古代水利工程第一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
-
衍生于运河文化的淮扬美食
-
作者:
谭徐明
来源:
中国三峡建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食
运河
衍生
历史渊源
文化
淮安
淮扬菜
扬州
-
描述:
或许,扬州和淮安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城市。它为我们创造了美妙无比的佳肴—淮扬菜。与其他菜系不同的是,淮扬菜所包容的文化在地域上远远超越了长江与淮河之间,并在历史长河中横贯上下数千年。之所以如此,则在于淮扬美食衍生于运河文化。淮扬菜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淮扬运河与扬州、淮安的历史渊源,并以其特有的内涵丰富了运河文化。
-
三江闸及其在浙东运河工程体系中的地位
-
作者:
李云鹏
谭徐明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三江闸
工程地位
萧绍平原
水系演变
浙东运河
-
描述:
三江闸是萧绍平原水量节制的枢纽,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多孔石闸,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浙东运河与西小江构成萧绍平原水网骨干,对区域水量调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三江闸兴建的自然与社会背景,指出三江闸是在浙东水系发生突变、区域受咸潮内灌、旱涝问题和蓄泄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兴建。研究表明:三江闸在浦阳江改道、钱清堰废弃的形势下,实现了萧绍平原水网水量的调节,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同时保障了浙东运河水量的
-
中国大运河遗产性质与遗产构成原则探讨
-
作者:
于冰
谭徐明
来源:
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暨2008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地区会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遗产
运河
中遮
技术史
-
描述:
对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大运河,不同人士怀着发自内心的不同情感与认识。然而对于即将在各地开展的大运河保护规划与申报世界遗产,必须首先明确大运河遗产的性质与构成,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本文从技术史的角度研完中国大运河的技术价值,并与已列入世界遗产的两条运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中国大运河代表工业革命时期以前水利规划和土木工程发展的最高水平:其技术价值构成大运河的本源价值,而政治、文化、经济和景观等价值属于衍生价值:中国大运河应定性为遗产运河类大遗址。另外在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又以现状调奎教据和管理角度出发,提
-
京杭大运河的遗产性质探讨
-
作者:
于冰
谭徐明
来源:
杭州通讯(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物
密切联系
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
工程体系
申报世界遗产
京杭运河
性质
文化遗产
-
描述:
遗产性质决定着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也与遗产构成有着密切联系。限于现有我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京杭大运河作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从实际情况看,京杭
-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探讨
-
作者:
李云鹏
吕娟
万金红
邓俊
来源:
水利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利遗产
策略
大运河
保护
现状调查
-
描述: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认为,大运河具有文化遗产与在用水利工程双重属性,发展演变是其本质特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当前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运河保护利用应以延续水利功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