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吴】搜索到相关结果 289 条
-
周道对大运河的启示:本土遗产话语的道统源流
-
作者:
吴宗杰
姚源源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道
以古为新
道统源流
大运河
本土话语
文化遗产
-
描述:
在国际遗产名录话语下,大运河的遗产意义定位面临诸多难题,无论作为水利工程、交通网络、景观或者民俗文化都不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人文深度。从经传所载的路径文化遗产,如《诗经》的"周道"、《尚书·禹贡》的"随山浚川"、《左传》的"邗沟",以及其他相关记载,可探寻运河遗产的本土意义。周道所承载的德政之流、王道空间观,以及古人用注疏接续和再生遗产意义的阐述方式,对于打破运河作为物质还是精神遗产的争议、确立用经义申明遗产大义、以本土话语平衡西方遗产表述都有重要启迪。大运河遗产申报应该是"以古为新"、重新发现中华遗产
-
城市古运河水岸景观设计研究:以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设计为例
-
作者:
吴攀
王云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运河水岸景观
镇江运河水岸
-
描述:
水岸是古运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运河水岸景观的合理设计对于古运河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新的作用及对人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江苏省镇江市运河水岸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探讨了城市运河水岸环境的建造中,根据现场来创造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运河水岸景观,并且根据人的活动需求,来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运河水岸空间。对于其他城市型水岸景观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视频会议系统在苏北运河航闸指挥中心的应用
-
作者:
陈刚
吴天迪
来源:
电子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指挥中心
苏北运河
视频会议系统
应用
-
描述:
本文主要从系统组成、配置、功能等方面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在苏北运河航闸指挥中心的应用。系统实现了苏北运河全线16个单位的联网视频会议功能。
-
杭州:流淌的运河文化
-
作者:
吴理人
阮利平
史萌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杭州段
中国古代
运河文化
广济桥
茶艺文化
饮食文化
京杭大运河
历史街区
码头
-
描述:
大运河长长的流水缓缓流淌,波浪节拍应和着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文明。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是保护中国古代丰富文化的历史长廊。大运河凝聚着政治、经济、文化、水利、建筑、科学、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价值与信息,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千百年来,在运河(杭州段)沿岸汇聚了丰富多彩的茶艺文化、饮食文化、桑蚕丝绸文化、地方戏曲、民间曲艺,积淀了古典园林、藏书楼阁、桥梁古塔,形成了运河沿线著名的“湖墅八景”等人文景观。所有这些,既是运河文化丰富内涵的体现,也是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中国大运
-
大运河、丝绸之路双双申遗成功 河南成为唯一“双申遗”省份河南省世界文化名片增至5个
-
作者:
张体义
段伟朵
吴俊池
来源:
决策探索(上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名片
交通遗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
旅游产品
运河水
水上旅游
联合申报
哈吉
起始段
安阳殷墟
-
描述:
大运河、丝绸之路双双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增至5处。前三处分别是: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6月22日,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大运河"跨省系列申遗项目、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两者都为线性遗产,丝绸之路为从东往
-
运河航运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
作者:
吴鼎新
周桂良
来源:
中国水运(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联度模型
运河沿线城市经济
运河航运
-
描述:
运河航运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文中首先宏观分析了运河航运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利用关联度模型具体分析了运河航运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经济之间的联系。最后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运河江苏段航运建设发展的建议。
-
运河漕舫首部结构强度设计
-
作者:
谭永朝
张吉萍
吴茜雯
郑翰献
来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强度设计
首部结构
运河漕舫
直接设计法
-
描述:
采用直接设计法对运河漕舫的首部结构进行了强度设计。在给出该船体首部结构的设计载荷为波浪冲击载荷与静水压力载荷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漕舫进行了结构以及载荷模拟,并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对船体首部结构提出了加强方案。研究结果对运河漕舫首部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设计参考,对该船体结构航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运河两岸药用香蒲资源及其生态研究
-
作者:
吴洁洁
朱皆笑
李霞萍
来源:
海峡药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研究
大运河
药用香蒲
综合价值
-
描述:
大运河两岸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其生态植物呈现出特有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实地考察,选取了大运河从杭州至通州段均分布的药用植物-香蒲为例,在阐述其一般药用价值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因素法对影响香蒲生长的运河土壤、水质等生态因素进行实验、分析与研究,丰富香蒲的综合价值。研究表明香蒲与大运河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有利的影响,可为大运河沿岸其他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研价值。
-
蓟运河桥纵横向变截面鱼腹梁设计
-
作者:
吴刚
李宏祥
来源:
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纵横向
蓟运河
变截面
节点
鱼腹梁
景观
-
描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市政交通与公路交通的节点处的桥梁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跨线桥梁的景观设计。详细介绍了位于天津中新生态城内蓟运河上的一座大型变截面箱梁桥。该桥有别于常规的鱼腹梁桥,在纵横向都是变截面,外形圆润流畅,一气呵成。这种桥梁适用于桥下通航或通行要求较低、景观要求较高的场所。
-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作者:
毛锋
吴永兴
唐剑波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研究
南北大运河
保护规划
应用领域
大遗址保护
空间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京杭大运河
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
中国大运河包括隋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即南北大运河和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达今北京涿州,全长约2700公里,且大多数已湮埋于地下;元代京杭大运河部分河段利用了隋代南北大运河,总体弃弓取弦直通京杭,全长约1800公里,且迄今有900多公里仍在通航。由于大运河时空跨度大、遗产状态复杂,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各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
1
2
3
...
16
17
18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