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运河申遗梦圆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第二
-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4-第23期
刊名:
商务时报
- 描述:大运河申遗梦圆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第二
- 大运河申遗成功重启通州商业文明
-
作者:
周超山
年份期号:
2014-第8期
刊名:
中国地产市场
关键词:
通州 大运河 申遗 开发商 文明 商业
- 描述:目前,通州已云集了富华、万达、龙湖、绿地、泰禾、保利等诸多知名开发商,并带来了长安运河、彩虹之门、新北京中心这样的顶级商业项巨随着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个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正式走上国际舞台。而通州,这个大运河的北源头所处之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成为京津冀发展桥头堡——曾经的五河交汇之地,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下,崛起成为首都新的国际商务门户。大运河申遗成功带热通州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以运河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仅有5项。京杭大运河肇始于公元前486年,而
-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选择
-
作者:
严晶
年份期号:
2014-第9期
刊名:
读天下
- 描述:6月22日,中国的大运河项目通过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我国目前共有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2。 从这一刻开始,中国大运河的命运改变了,它不仅是中国的运河,也是世界的运河。而对于这条古运河的未来,中国也面临着一次选择…… 赢了申遗马拉松大赛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大运河与此次一同申遗成功的丝绸之路,是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以来最大的两个项目。
- 大运河申遗成功再思考
-
作者:
柯继承
年份期号:
2014-第22期
刊名:
现代苏州
关键词:
撰稿人 成功 申遗 唐宋时期 京杭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河道 元明清时期
- 描述:中国大运河终于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了。此次中遗的我国大运河项目,包括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氰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和从宁波入海的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8个省市27个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作为《运河名城苏州》的特邀撰稿人,我当然也分外地感到高兴与欣慰。
- 大运河申遗成功
-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4-第7期
刊名:
江苏水利
关键词:
钱塘江 水利工程 申遗 公里 京杭大运河 申报 历史文化遗产
- 描述:6月22日,我国卉代重大水利工程——大运河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取得成功。此次申报的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全长3200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无大水系。历经两千余年,大运河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 大运河申遗往事
-
作者:
刘庆柱
年份期号:
2014-第8期
刊名:
纵横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政协委员 大运河 申遗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大会 研究所
- 描述:在2014年6月22日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八年来我有幸见证了大运河申遗的经过,并且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 大运河申遗助力扬州城市外交——专访扬州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洪锦华
-
作者:
柯银斌
年份期号:
2014-第3期
刊名:
公共外交季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历史 城市形象 运河文化 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 活态 世界遗产大会
- 描述: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扬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与大运河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卓有成效。大运河成功申遗,不仅是扬州多年来城市外交的成果,而且将给扬州城市外交带来更大的机遇。大运河成为扬州开展城市外交的战略性品牌资产。
- 大运河申遗 保护规划催生的遗产保护新概念
-
作者:
赵云
冯辽
年份期号:
2014-第4期
刊名:
中国文化遗产
关键词:
世界遗产申报 大运河 申遗 遗产保护工作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 概念 规划
- 描述: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大运河这一大型的、部分活态的新型文化遗产,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归根溯源都来自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主要包括与可持续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相对应的规划体系、与文化遗产自身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遗产本体保护与利用策略、与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遗产管理和环境策略等。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集合了我国多年来积累的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促进实现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 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遗产及其特点
-
作者:
荀德麟
年份期号:
2014-第4期
刊名:
江苏地方志
关键词:
咸丰四年 清河县志 张福 明万历 祠庙 淮安市区 咸丰五年 枢纽区 盐河 工程设施
- 描述:中国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其遗产的分布具有点、线、面结合的特点。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位于旧时的黄、淮、运河交汇处,今淮安市区西侧的码头、杨庄一带。这个枢纽,作为大运河最重要的遗产点,横跨里运河、中运河、黄河故道、淮北盐河、洪泽湖区(含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等7条引河、窑河等),覆盖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其中又包含很多小的遗产"点"、遗产"线"。该枢纽从明万历六年(1578年)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前,一直是大运河沿线工程设施最多、遗产分布最广、国家投入
- 大运河淮安段洪泽湖大堤的历史与保护
-
作者:
朱宏亮
年份期号:
2014-第6期
刊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洪泽湖大堤 维护发展 京杭大运河 价值 世界遗产
- 描述:2014年6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淮安段洪泽湖大堤历史文化深厚,在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价值巨大。洪泽湖大堤不同时期的堤坝维修技术是研究中国水坝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伴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可促进更多人了解它,增强保护意识和力度,利于千年古堰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