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后申遗时代运河商业老街的保护开发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业老街   京杭运河   运河城镇  
描述: 京杭运河沿线是历史上商业繁荣的区域,诞生了一大批商业街巷,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后申遗时代的今天,将老街置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开展运河沿线商业老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推动历史街区的建设,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有机融合.老街的保护开发应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大运河活态遗产保护与利用探析
作者: 姜师立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活态遗产   大运河   科学保护   合理利用  
描述: 通过分析大运河遗产的活态特征,探讨活态遗产大运河的保护方法与利用路径,对活态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共性的思考及建议,从而促进活态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大运河(杭州段)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
作者: 王晓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保护行为却不能仅以遗产点、段范围来进行。因此,其自身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结合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从运河遗产廊道建设整合的角度,提出保护的实施路径。
比较视野下的明清运河城市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梳理运河城市间的差异与关联,搞清不同区域的城市特征,对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意义重大。选择明清山东运河城市济宁、临清为研究对象,从建置沿革、兴衰过程、城区布局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山东运河南北段的城市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运河废弃后,北部城市的衰落程度明显高于南部,今后运河南部城市的发展潜力将更大。
比较视野下的明清运河城市*:以济宁、临清为例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城市   临清   历史时期   比较研究   济宁  
描述: 梳理运河城市间的差异与关联,搞清不同区域的城市特征,对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意义重大。选择明清山东运河城市济宁、临清为研究对象,从建置沿革、兴衰过程、城区布局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山东运河南北段的城市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运河废弃后,北部城市的衰落程度明显高于南部,今后运河南部城市的发展潜力将更大。
运河的变迁及其对扬州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作者: 陈肖静   侯兵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影响   社会影响   运河变迁   扬州  
描述: 扬州运河的演变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成为运河与扬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自吴王夫差挖邗沟、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运河在扬州与长江交会,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运河的凿通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清代扬州加强了自己的转运地位,成为南漕北运的咽喉和国家中部各省食盐的集散地。运河的变迁对扬州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突显了扬州作为东南漕运中心、盐业集散中心与中外友好往来重要港口的枢纽地位,繁荣了扬州运河沿岸的市镇经济,接通了苏南苏北的联系,形成了扬州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 刘士林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略研究   大运河   城市资源   世界遗产  
描述: 当今世界是城市的世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研究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洞悉的大势。以大运河城市群为总体框架建构运河城市文化共同体,推动运河城市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在实践中保持战略及发展步调的一致与协调,是避免大运河世界遗产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陷入"公地悲剧"的重要战略思路。以共建大运河文化城市群为契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在名分、资源、投资、项目、客源等方面的"单打独斗"和"恶性竞争",在集体履行保护大运河世界遗产"完整性"的
多元活态遗产廊道带动式模式构建:以河南省大运河滑县段为例
作者: 孔德政   王冬梦   谢珊珊   申雪莹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活态遗产廊道   大运河滑县段   文化遗产  
描述: 在城市发展的视角下,以河南省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大运河滑县段为研究核心,探讨了多元活态遗产廊道带动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措施,旨在借助县区内现有资源,激发当地文化活力,对快速发展地区中的文脉精髓实现因地制宜的保护和传承,规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挖掘更具潜力的城市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名镇魏家湾经济与文化研究*:基于对魏家湾的历史考察
作者: 郑民德   朱年志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文化   魏家湾   商业  
描述: 魏家湾是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重要的漕运码头、商业枢纽、文化中心,不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人口众多,而且寺庙遍布、科举人员层出不穷,具有重要的经济、交通、文化地位。魏家湾镇的历史演变与河工管理、战乱兵燹、黄运变迁等因素密不可分,是山东乃至北方地区典型的运河城镇。
论通州运河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郑永华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州历史文化街区更新   运河文化   开发与利用  
描述: 运河文化是通州历史文化街区最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符号,将在通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价值。通州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运河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