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谭徐明,于冰,王英华,张念强】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
作者:
谭徐明
于冰
王英华
张念强
来源: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运河
京杭大运河遗产特性价值
-
描述:
本文从技术史层面研究了运河各时期工程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运河的遗产构成.主要结论如下:①运河具有独立的工程体系,是界定其遗产时空范围的重要依据;②京杭大运河以其工程体系的完整性,区域特点的鲜明性应当作为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主体;③京杭大运河遗产的核心构成是水利工程体系,由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设施四大工程系统组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京杭大运河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范围内水利规划、土木工程的最高成就.④京杭大运河具有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双重特点.京杭运河运用的500年为黄河夺
-
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综合价值评估研究
-
作者:
张念强
谭徐明
王英华
万金红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价值评估
层次分析法
京杭运河
古代水利工程
-
描述:
近年随着对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推动,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对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全面保护工作。对运河工程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评估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标准进行补充,建立了运河工程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运河工程综合价值量化评估的方法。文中以德州市境内的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和价值量化评估。
-
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研究
-
作者:
邓俊
谭徐明
王英华
刘建刚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运河
管理
法律
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
中国大运河已被列入2014年国家申遗预备名单,水利、文物部门正在组织编制保护规划。本文分析了在不同管理目标下,未来京杭大运河的水行政、工程管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指出了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利用,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现有管理制度。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工程类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典型案例及先进经验,基于对京杭大运河水利功能可持续发挥的目标,提出了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完
-
大运河遗产中的工程哲学与工程价值
-
作者:
张廷皓
于冰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工程哲学
工程价值
运河遗产
-
描述:
从哲学的视角认识工程,工程是有目的、有组织地改造世界的人类实践活动。工程的价值主要包括功能价值、集成价值和发展价值。中国大运河是工程遗产的杰出代表。大运河遗产的功能价值,体现在其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针对性上,其与自然的关系既存在依赖性又存在违拗性上,还在运河工程的随机便宜性上。大运河遗产的集成价值,体现在它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它的建设和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综合背景,为实现其水运的功能目标,组
-
三江闸及其在浙东运河工程体系中的地位
-
作者:
李云鹏
谭徐明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三江闸
工程地位
萧绍平原
水系演变
浙东运河
-
描述:
三江闸是萧绍平原水量节制的枢纽,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多孔石闸,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浙东运河与西小江构成萧绍平原水网骨干,对区域水量调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三江闸兴建的自然与社会背景,指出三江闸是在浙东水系发生突变、区域受咸潮内灌、旱涝问题和蓄泄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兴建。研究表明:三江闸在浦阳江改道、钱清堰废弃的形势下,实现了萧绍平原水网水量的调节,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同时保障了浙东运河水量的
-
13至19世纪河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
作者:
谭徐明
陈方舟
万金红
来源: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运河
自然史
中运河
会通河
黄河
-
描述: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论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指出:①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泅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会通河-黄河漕运水道的水源丰枯。明前期引沁入汴入河的努力,维系了近200年黄河水道通航。河行漕运最后以徐州洪、吕梁洪淤塞而终结;③
-
京杭运河全线复航的水资源条件论证
-
作者:
刘建刚
邓俊
谭徐明
李云鹏
万金红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水资源条件论证
全线复航
最低通航水位
最低通航需水量
京杭运河
-
描述:
京杭运河是标志我国古代水利成就的伟大工程之一,沿用至今,1901年漕运终止到现在已经断行100多年了。本文基于京杭运河通航的历史沿革,调研了运河沿线的水资源、水环境、经济等现状,分析了京杭运河全线复航面临的问题。选择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了全线复航的最低通航水位和最低通航需水量,并对对京杭运河不通航区段当地水资源情况和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的可供水量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目前的河道现状,Ⅰ-Ⅱ级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