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许】搜索到相关结果 129 条
-
咏叹与悲歌——简论《永远的大运河》的地理空间及建构
-
作者:
许振东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远的大运河》
地理空间
地域文化
血脉和品格
叙事空间
-
描述:
《永远的大运河》以三塘村为起点,自然地将叙事空间向外延展,有机构成三个叙事圈层,其中武宁域内层为第一圈层,也是最为核心的叙事圈层。作品注重乡情和风俗的开掘与表现,特别是对以武宁为核心的第一圈层,此令小说体现出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小说对支撑大运河区域地理空间及建构的内在动因进行了持久与深入的探寻,其深层的血脉和品格得到了高度讴歌与弘扬。
-
杭甬运河宁波市区航道升级改造方案的探讨
-
作者:
祝亮
许惠民
来源: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杭甬运河宁波市区航道升级改造方案的探讨
-
镇江古运河水利风景区
-
作者:
许丽
来源:
江苏水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运河
镇江
古运河
春秋时期
京杭大运河
水利风景区
防洪排涝
-
描述:
镇江古运河东接京杭大运河,西连金山湖,全长17.43km,蜿蜒穿过市区,悠悠流淌了上千年,见证着古城昔日的繁荣,迎来了今朝的昌盛,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调节水位、传承文脉等重任。古运河最早形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开挖于隋朝,为京杭大运河的江南运河入江口段,是"城以水生、水为城用、水畅城荣"的集中体现。1992年开始逐段实施古运河整治,城中十里运河
-
扬州古运河水利风景区
-
作者:
许丽
蒋永庆
来源:
江苏水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至
引排
瓜洲
清时
三湾
水利风景区
-
描述:
扬州古运河水利风景区,北自扬州闸通京杭大运河,南至瓜洲闸通长江,总长度近30千米。一部扬州古运河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扬州城的历史。扬州古运河在唐代即已成形,历史上为南北漕运、盐运的咽喉,明清时也是淮河入江的口门之一,至今仍是沟通江淮、肩负引排航任务和排泄山洪入江的骨干河道。俗话说: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古运河开凿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
-
运河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
作者:
许悦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模式
运河新城
产城融合
-
描述:
产城融合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针对杭州城北运河新城,探讨其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和城市更新路径,对开发模式提出相关策略.
-
线性遗产空间的再利用——以中国大运河京津冀段和南粤古驿道为例
-
作者:
许瑞生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性遗产
京津冀
活化利用
中国大运河
南粤古驿道
-
描述:
寻找华夏古驿道,讲述中国好故事,为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是在当下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提供的主要动力之外,可以借助的另一种动能。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通州的新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小城镇培育发展获得新的动力。沿着京津冀大运河线路,利用各遗产区的空间,串联非遗产区传统河岸地区,从而形成贯穿运河两侧的步行户外活动空间,在遗产区的外缘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将扩大辐射影响范围至全线,从而形成京津冀文化、旅游和户外运动一体化的载体。广东的“南粤古驿道活
-
运河南端,从运河产业带到运河立体商圈
-
作者:
许明
来源:
杭州(党政B)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南端拱墅,是千里运河上最灵动和最有生机的区域之一。历经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运河拱墅段的生态、景观、人文功能进一步彰显,以运河为轴的产业带正向运河立体商圈转型。 一谈运河产业带的发展 产业带的形成离不开交通干线,运河产业带是指依托运河运输取水排放功能,形成的以京杭大运河为轴线、码头等为节点和纽带、手工业和传统商贸业以及工业和仓储业为主体的线性产业带。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遗址型乡村发展建设矛盾、动力与规划策略刍议--以柳孜村运河遗址为例
-
作者:
许龙
来源:
小城镇建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矛盾问题
动力因素
柳孜村
遗址型乡村
规划策略
新型城镇化
-
描述:
文章定义“遗址型乡村”概念,剖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遗址型乡村发展建设的四大矛盾——传统遗址保护与村庄开发建设的矛盾;固有文化价值与群体认知缺失的矛盾;遗址挖掘开发与景观风貌维护的矛盾;旅游产业拓展与遗址本体保护的矛盾。解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遗址型乡村保护与建设的三大动力因素——人文内在力:文化基因驱动内生保护与价值传播;经济外在力:特色产业驱动资本积累与就业保障;环境基础力:地域环境驱动空间格局与组织模式。阐述遗址型乡村发展建设的五大规划策略——保护为首,文化促转型的可持续循环发展策略;链式统筹,线性大遗
-
运河南端,从运河产业带到运河立体商圈
-
作者:
许明
来源:
杭州(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带
仓储业
立体
商圈
河南
交通干线
京杭大运河
手工业
-
描述:
一谈运河产业带的发展产业带的形成离不开交通干线,运河产业带是指依托运河运输取水排放功能,形成的以京杭大运河为轴线、码头等为节点和纽带、手工业和传统商贸业以及工业和仓储业为主体的线性产业带。
-
八年申遗运河圆梦
-
作者:
许龙
来源:
城乡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已
崔颢
望家乡
潮波
列人
元七
河南开封
民族自信
《清明上河图》
南行
-
描述: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一千年前,来自河南开封的诗人崔颢,他行船入运河离家乡也越来越近,浪涛澎湃但已不担心,他准备重新整顿返回长安,继续追寻报国之梦。公元七世纪,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它横贯南北成为闻名世界的的"黄金水道"。运河上有古人数不清的起点与终点,有望不尽的家乡与远方,有民族生生不息的梦想传承。千年之后的我,同样站在运河河畔,追逐着承载了民族自信、文明复兴的运河申遗之梦!我的运河之梦始于一幅《清明上河图》。我曾经幻想过运河上下,车水马龙,千帆过尽,万家灯火;两岸屋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