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 条
-
我的故乡:运河西岸、东岸
-
作者:
王斌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丰富内涵
运河
城镇化进程
东岸
镜头
人工河
自行车
济宁
渡口
-
描述:
编前语:在王斌的镜头中,“故乡”被一条人工河抻得又长又远,而不再是一个“地点”,其中的丰富内涵——渡口百态、四季耕种、家族图谱、民间手艺、村舍乡肆、饮食起居——又反衬出运河像一条线索,串起时光,串起
-
元明时期吴江运河以东的河网与地貌
-
作者:
王建革
来源:
历史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臣
白蚬
震泽
汉唐时期
河道建设
运河水
出水口
元明时期
吴淞江
湖泊相
-
描述:
汉唐时期,作为吴淞江上游的吴江出水口地区基本处于一种沼泽化的浅水状态,大小湖泊不明显,也没有分化的河网与河道。太湖出水口处没有运河堤岸,宽达五六十里的出水带即为吴淞江,这一地带又称松江,水流漫散。北宋庆历二年,"守臣以松江风涛,漕运多败,官筑长堤,界松江、太湖之间,横截
-
运河面塑渐行渐远
-
作者:
王昌卫
来源:
乡镇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民俗活动
艺术品
面塑
-
描述:
面塑历史源远流长,据说,早在汉代就已出现面塑艺术品。每逢节日、婚嫁、喜庆、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到来之际,各种造型的面塑竞相登场,增添了不少情趣。
-
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的明珠:张秋镇
-
作者:
王弢
来源:
今日中国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秋
经济
运河
政策
-
描述:
张秋镇是明清时期南北大运河沿岸的一所重要市镇,虽不是州县所在地,但它的规模和繁华程度,却远比一般的州县宏伟、发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大运河的开通。
-
近代苏南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讨
-
作者:
王波
来源:
江苏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近代
苏南
商业
-
描述:
近代苏南运河沿线城市包括苏州(近代称吴县)、无锡、常州(近代称武进)和镇江四市。这四个市是近代江苏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商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又是全国商业经济中心之一,在全国近代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地、全面地总结这一地区商业发展历史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
大运河山东段开凿后济宁文化的发展
-
作者:
王弢
来源:
科技创业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开凿
山东济宁
会通河
大运河
政治中心
元代
隋代
发展
山东段
-
描述:
济宁附近运河的开凿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从现在的北京到杭州,因为隋代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所以隋代大运河的形状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小于号,到了元代,由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北京,从南方向北京漕运粮食,就不用走河南了,所以元代的大运河便改走山东,它的形状大致上就像是一条直线了。至元十八年(1281年),首先在山东境内开“济州河”。从今山东济宁北到东平安山镇,全长150里。至元二十六年,又从安山开凿了通到临清的会通河。至此,元代全长3000多里的南北大运河全线通航。
-
京杭运河宿迁水上服务区建设的探索
-
作者:
王彬
曹建南
来源:
投资与合作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规模
水上服务区
功能定位
服务理念
-
描述:
本文针对京杭运河宿迁城区段航道水运繁忙,通过的船舶数量众多,阐述了建设服务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详细分析了建设服务区应满足的功能要求;按功能的要求进行了服务区的建设,强化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友好型航道的理念;结合已建成的宿迁水上服务区,对服务区的建设资金、选址、功能、规模进行了分析。
-
欧洲老货店 把欧洲人的家“运”到重庆
-
作者:
王欢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苏伊士运河
长途旅行
马六甲海峡
集装箱
重庆
鹿特丹
-
描述:
古老的荷兰鹿特丹码头,一批精致而华贵的欧式家俱正在这里被小心翼翼地装入集装箱。30分钟之后,它们开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长途旅行"——穿过苏伊士运河,绕过马六甲海峡,经历了漫长的6个月后,终于登陆中国,被转运来到重庆。如今,它们安静地陈列在一间欧洲老货店里,散发出历史的清香。一个午后,我伴着冬日暖阳,寻访传说中的欧洲
-
浙东运河孕育的大写文化与小写文化
-
作者:
王文成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写文化
浙东运河
小写文化
-
描述:
比之中国大运河历史更悠久的浙东运河,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直接反映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上。这些文化有的对我国历史推进起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有的对地方繁荣和群众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文章试图以大写文化和小写文化来分别表述,既有归类探索意义,也有表达便利考虑,并对两者共性与特色作了分析,便于人们对浙东运河及其孕育的丰富文化作进一步的了解。
-
萧绍运河、纤道上的人文资源:以萧山段为例
-
作者:
王建欢
来源:
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萧山段
人文资源
萧绍运河
-
描述:
萧绍运河为常年河流,是一条古代工程浩大的人工河。千百年来哺育、滋润着两岸人民,灌溉着萧绍大地的肥沃良田。她是浙江河文化的代表之一,运河两岸是最具水乡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萧绍运河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之源头。在唐代,萧山地处是钱塘江南岸浙东主要门户,是南北要冲。唐代的诗人们,纷纷追慕浙东山水,经杭州渡钱塘江到西兴(唐时萧山西陵)。运河、纤道是旧时萧绍境内最具有水乡特色的一大风景线。运河上有石梁桥、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