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作者: 黄霄  年份期号: 2015-第9期 刊名: 艺海 关键词: 通吕运河 滨水景观 生态景观 
描述:通吕运河是江苏著名通航运河,为南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以及水路运输的衰落,运河两岸曾经繁忙的码头、工厂日渐衰败,留下了大片工业废弃地,而受城市水污染、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加剧了通吕运河尤其是市区段南北沿岸的滨水生态环境污染。本文以生态滨水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对改变通吕运河市区段沿岸现状和水环境状况,如何使古老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更好体现,从理论层面作一探究。
南运河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
作者: 郭晓  李国良  陈求稳  刘孝利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 生态毒理学报 关键词: 南运河 污染程度 潜在生态风险 重金属 
描述:采集南运河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水、沉积物中铅(Pb)、铬(Cr)、砷(As)、铜(Cu)和镉(Cd)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运河水样中这5种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质标准,虽然运河上游沉积物中As和Cd浓度较高,但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总体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计算显示:As和Cd在部分河段达到重度和中度污染水平,Cu、Cr、Pb均处于无污染水平。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从大到小的顺序
南运河河北段历史变迁与运河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
作者: 张满利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地下水 关键词: 南运河 历史变迁 申遗 保护治理 
描述: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仍起着重要的灌溉、输水等作用,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对其研究保护更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运河变迁与历次治理的回顾,阐述运河目前面临的处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南运河沧州市区段综合治理景观构想
作者: 高巍  年份期号: 2015-第9期 刊名: 河北水利 关键词: 城市水环境 梯形断面 暴露面积 水景观 堤顶 景观水系 坡面 引黄济津 河道治理 高水位运行 
描述:南运河沧州市主城区段现状河道没有滩地,两岸临河建筑地势较低,由于引黄济津期间持续高水位运行,致使部分堤外低洼处居民区域受渍害、淹浸现象严重。主城区段河道窄而深、蓄水位偏低,堤顶高于蓄水位4m,梯形断面河道坡面硬防护暴露面积大,使得水景观效果及亲水性较差。通过运河综合改造,以“保护、利用、开发、提升”为宗旨,建设集人文、娱乐、生态功能为一体的水岸线,营造具有运河内涵的水景观,达到改善沧州市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位的目的。
南舟北移背景下京杭运河城市龙舟品牌赛事发展研究
作者: 张永虎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山东体育科技 关键词: 龙舟文化 运河城市 南舟北移 品牌赛事 
描述:"南舟北移"成为驱动我国龙舟项目普及发展最强有力的举措。以京杭运河城市龙舟赛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访谈法,对当今龙舟赛事现状、特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用SWOT分析理论,在对发展龙舟品牌赛事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龙舟品牌赛事的开发策略,具体包括:推广龙舟运动,传承与创新龙舟文化;健全机制,实施商业化运作;推进高校龙舟开展力度,做好龙舟文化研究;举办运河城市龙舟俱乐部超级联赛,打造赛事品牌等,力求推动我国龙舟运动健康有序发展。
南水北调通水对梁济运河流域地下水化学成分影响
作者: 王雅欣  冯忠伦  邱庆泰  张帅  林洪孝  王刚  年份期号: 2015-第11期 刊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关键词: 分析 浅层地下水 南水北调 水化学特征 
描述:以南水北调梁济运河通水前后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要素为依据,采用派珀三线图解法、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通水对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水前,滨湖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a2+-Mg2+-HCO3-型为主,黄泛平原区以Na++K+-Cl--SO42-型和Ca2+-Mg2+-Cl--SO42-型为主。2与未通水期(2012年12月)相比,通水期(2013年12月)黄泛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流动速度加快,易溶盐的累积过程发生改变,由在90号-97号-99号方向上的递增改为递减。矿化度方面,通水期滨湖区地下
南北大运河的开凿、维修
作者: 郭松义  年份期号: 2015-第7期 刊名: 河北水利 关键词: 汲县 南北大运河 在地图上 黄河改道 北京市通州区 会通河 淇门 水陆联运 御河 明朝政府 
描述:现在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大运河,是元代开始形元朝把国都定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大都所需要的南方粮食等物资,开初多采用水陆联运,或海运、河海联运的方式加以解决。所谓水陆联运,除中间一段因黄河改道有所变化外,大体沿着宋代业已形成的路线辗转而北,即自江南运河、淮扬运河,然后溯黄河至开封北岸,陆运到淇门(今河南汲县东北),再改水运,沿御河入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陆运进
千年运河润扬州
作者: 本刊辑部  年份期号: 2015-第10期 刊名: 民生周刊
描述:扬州,2500岁了。这座曾经冠富天下的繁华都市,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芸芸众城”。她,兴起于大运河的开凿,但随着大运河与现代交通运输手段竞争的失败而渐趋没落;她,得益于徽商的倾力打造,亦随着徽商退出历史舞台而褪尽铅华。 很长一段时间里,扬州一直在探索与现代城市的连接路径,希冀从争议、误解、漠视的捆绑中脱身出来,重获新生。
千年大运河绽放新异彩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5-第10期 刊名: 浙江画报
描述:千年大运河绽放新异彩
千年大运河 绽放新异彩——夏宝龙在杭州调研京杭大运河
作者: 应建勇  黄曙林  年份期号: 2015-第10期 刊名: 浙江画报 关键词: 开发工程 方志馆 综合整治 宝龙 旅游产品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遗存 内河水运 浙东 
描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9月11日上午在调研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时强调,京杭大运河是我省重要的内河水运通道,是杭州继西湖和钱塘江后的又一张城市“金名片”,要在前期综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大运河的保护、整治和管理,坚持治理与传承并重、治水与治岸并举、保护与发展共赢,努力让千年大运河绽放时代新异彩。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汉代,贯通于隋代,
< 1 2 3 ... 76 77 78 ... 475 476 4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