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济宁】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明清时期的运河与济宁
-
作者:
王淑琴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济宁
-
描述:
"运河通,济宁兴,河运废,济宁衰"阐明了运河与济宁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系。自元修复大运河以来,济宁发挥了在河运中的有效作用,成为运河上的枢纽——货物转运商品交易之地,络绎不绝的人群繁荣了济宁的商贸业、饮食业等服务业。可知冷落的旧济宁,自水运开通后变成水陆通衢、商贾云集的新州城了。
-
京杭大运河与济宁的兴衰
-
作者:
雷宏谦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衰
大运河
明清
济宁
-
描述:
在此绵延近千里。会通河的浚通,给山东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一些新兴的运河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号称"运河之都"的济宁在大运河贯通之后,由于处于水路要冲之地,商贾云集,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和商业,均出现了繁盛的局面,但是,随着清末运河的废止,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也逐渐衰落。
-
明清之际的运河与济宁
-
作者:
张庆正
来源:
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漕运
明清
济宁
-
描述:
明代随着运河的疏浚,漕运得到巨大发展,形成了以运河为中心的经济带,兴起了一批商业城镇,济宁也因运河获得飞速发展,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发展成鲁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济宁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
-
浅谈运河的兴废与济宁的盛衰
-
作者:
刘春杰
来源: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运河
兴衰
济宁
-
描述:
运河的兴衰与济宁的命运紧紧相联.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济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后来运河的衰落却使济宁的经济快速下降.
-
谈济宁文化风俗与京杭大运河
-
作者:
乔飞
郑微微
来源:
知识经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京杭大运河
济宁
-
描述:
济宁位于孔孟之乡不足百里,当地人却形成与周边人民明显不同的浮华、机警的风俗民情,究其原因与京杭大运河有密切关系。历史时期京杭运河的开通对济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并对当代济宁的文化特征仍有重要影响。
-
明清大运河与济宁城市建设研究
-
作者:
刘捷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运河
济宁
城市建设
-
描述:
该文在对济宁城址变迁探讨的基础上,论述了明清济宁城市布局与运河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运河管理机构分布及沿河商业区布局,并研究了运河对于城市社会生活的影响,以此阐述明清运河对于济宁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
大运河与济宁日常生活审美化
-
作者:
伍波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生活形态
大运河
济宁
-
描述:
地理环境是城市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延缓或促进城市的发展。同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环境的改变,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大运河取道济宁,在客观上改变了济宁的地理环境,为济宁与外界经济
-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
-
作者:
李嘎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点状布局
园林绿地
明清民国
济宁
-
描述:
明清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蜕变过程。明代园林数量大约有33处,清代中期增至56处之多,清末民初衰减至10余处。以园林发展最为繁盛的清代中期为例,济宁大多数园林占据了优越的地理
-
元明清时期运河经济下的城市——济宁
-
作者:
王弢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运河
济宁
城市
-
描述:
济宁在元明清时期是南北大运河边的一座重要的经济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在运河漕运的影响下,济宁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同时,济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商品贸易的繁盛和民俗民风的变化。
-
明清北方运河地区城市化途径与城市形态探析:以济宁为个案的研究
-
作者:
孙竞昊
来源:
中国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城市形态
城市化
明清时期
济宁
-
描述:
济宁城在明代以前大多是一个传统的县级治所,但其获得经济上的重要性却是在明清时期。与基于本区域内自下而上商品化生产增长和市场扩张、上升的江南不同,包括济宁在内的北方运河地区的经济商品化及人口变动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