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作者:
董广智
许金如
李芸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沿岸地区
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
-
描述: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动脉,沟通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流域,极大地促进沿岸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
-
要让运河成为世界文明的一分子——运河科考在杭启动
-
作者:
徐思莹
许平
夏海微
来源:
杭州科技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子
运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青少年
淮安
科学院
文明
世界
-
描述:
这是一封激情洋溢的信——"我们邀请世界人民为我们作证:我们要做运河的护卫者;我们要做运河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让运河成为世界文明的一分
-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实践生态治河新理念
-
作者:
杨文和
许文宗
来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归自然
新理念
河流整治
厦门
以人为本
-
描述:
现代科学对环境的要求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坐山拥海,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相互交融,形成了山、海、湖、城融为一体,城景相依的城市格局.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提出了对厦门市河流治理新理念.
-
京津冀地区运河遗产游憩开发模式研究
-
作者:
许源
吕晓明
张道明
来源: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憩活动
运河遗产
京津冀地区
保护与开发
-
描述: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游憩行为作为切入点,在挖掘运河的文化修养价值、地方认同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科学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区域内的运河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
西兴镇运河史迹考古调查
-
作者:
王征宇
梁宝华
许红利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城隍庙
调查
西兴驿
运河史迹
永兴闸
-
描述:
浙东运河及其周边史迹丰富,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兴镇运河史迹永兴闸、西兴驿和大城隍庙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和研究,明确了其保存现状及其周边状况,为运河申遗增添了相关实物遗存,丰富了运河文化的内涵。
-
从淮剧文化浅透大运河文化之大众性层面:以淮安为例
-
作者:
钱伟芳
王腾飞
赵树宇
许建峰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剧
大运河
大众性
-
描述:
作为优秀的戏曲剧种之一的淮剧,流传百年来广受好评,尤其在苏北民间,多数人都能扯着嗓子唱上一段。人们熟知的大运河,自开挖以来即造福于两岸大众,也深深影响了沿岸人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淮剧于2008年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在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筹措着。然而,不论是淮剧,还是大运河,都有着服务大众的重要内容,在它们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亦不免有着大众性的特征。本文以大运河沿岸城市——淮安为例,从淮剧的传播和大运河的发展,浅透淮剧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之大众性的特质,以及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
-
重振运河雄风发展鲁西水运
-
作者:
田大伟
许云飞
郝晓慧
来源:
中国水运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必要性
水路运输
鲁西地区
-
描述:
重振运河雄风 发展鲁西水运田大伟(山东省计委,济南250011)许云飞,郝晓慧(山东省交通科研所,济南250031)鲁西地区(包括黄河以北的聊城和黄河以南的菏泽、济宁三地市)土地广袤,资源丰富,河流众多,航运历史悠久。南北大运河开通后,鲁西内河运输曾...
-
黄河以北山东段运河开发研究
-
作者:
许云飞
张嘉莉
来源:
中国水运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部门
运河
引水
制约因素
航道建设
转产
通水
黄河
航运企业
-
描述:
黄河以北山东段运河开发研究
-
层次分析法-灰关联分析法在京杭运河杭州段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作者:
梁小俊
张庆庆
许月萍
楼章华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法
水质综合评价
改进AHP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法
-
描述: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AHP)权重的二级灰色关联分析法(AHP-GCA)来对京杭运河杭州段4个典型断面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评价始终围绕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主要污染因子,4个断面的水质以及整个杭州段的综合水质的空间走向展开;并用基于改进AHP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验证比较.结果证明,2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AHP-GCA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计算过程更为简便.
-
江苏镇江古运河生态墙建植初探
-
作者:
周明涛
许文年
刘高鹏
来源:
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墙
建植
边坡
消落带
-
描述:
通过考察镇江古运河堤岸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分述了河流堤岸生态墙的建植原则、总体规划及生态混凝土砖的设计思想,同时结合气象气候特征,对植物遴选进行了优化,并由此规划出详细的生态墙建植工艺.示范工程初步验证,生态墙兼顾了护坡、绿化和截污这3项功能,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面源污染消减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