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运河
-
作者:
李朝润
崔新
年份期号:
2015-第7期
刊名:
广播歌选
- 描述:回望运河
- 四女寺镇:正被唤醒的千年运河古镇
-
作者:
陈焱
年份期号:
2015-第41期
刊名:
走向世界
关键词:
水文特征 皮日休 四女寺 山东德州 千古佳话 运河文化 河名 运河水 武城县 孝亲
- 描述:四女寺镇就是其中一个千古佳话流传至今的运河名镇。其所在大运河流经的山东德州段也是非常的有特色,这里借助自然河道卫河的地理优势,水文特征有别于其它人工开凿的运河,可谓是“河道宽阔碧水清,两岸风景共一色。”在四女寺镇的一旁,古老的运河里清清的水还在静静地流淌,而时间带不走的是运河两岸岁月的沉淀。在这里,有状元之乡的传奇;在这里,有农民起义的典故;在这里,有四女孝亲的传说;在这里,有抗战英雄的故事……
- 商丘风物志 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
-
作者:
可亭
建民
年份期号:
2015-第11期
刊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关键词:
宁陵县 含嘉仓 睢县 自西 回洛仓 通济渠 运河水 黎阳仓 睢阳区 世界遗产大会
- 描述: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坐落在商丘市睢阳区商柘公路与105国道之间,北岸占地约24.5万平方米,南岸占地约24.8万平方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河,开挖于公元605年,全长2700公里,在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大运河商丘段是隋唐京抗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丘自西向东流经
- 唤醒沉睡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京津冀段调查实录
-
作者:
温宗勇
赵一诺
李伟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
北京规划建设
关键词:
人口比重 狮子林桥 中央美术学院 运河水 国家战略 军事重镇 测绘设计 测绘资料 城市历史文化 建城
- 描述:都市足迹城市是一部用石头写成的历史,对于北京这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域而言,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如枯木逢春,焕发了勃勃生机。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拥有大量第一手的历史和现状测绘资料,希望以“都市足迹”为题,将一个个城市的热点、重点地区的演变和发展如实地记录下来,带您体验这座伟大都城的沧桑巨变,也邀您感受巨变下那永恒不变的城市精神。
- 唐宋诗词与大运河
-
作者:
苗菁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研究文摘)
- 描述:唐宋诗词与大运河
- 周健民: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
作者:
周健民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
前进论坛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部署实施 世界遗产地 运河文化 运河沿线 周健 旅游产品体系 监测预警 通用平台 监测平台
- 描述:申遗成功后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将如何进行保护?长达3200公里的运河两岸数以万计的文化遗产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和用途?通过调研,我们从加强立法、转换申遗机构职能、推进文化遗产利用等诸多方面提出建议。一、高层立法,确保大运河遗产保
- 吴江区地方海事处:为京杭运河万心大桥建设保驾护航
-
作者:
王文斌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中国海事
关键词:
吴江 大桥 苏州市 吊装作业 海事 护航 京杭运河
- 描述:1月5日,从京杭运河万心大桥吊装作业开始,苏州市吴江区地方海事处派出5艘海巡艇、2辆海事巡视车、20名海事人员,为京杭运河万心大桥建设保驾护航。
- 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探讨
-
作者:
刘冬
年份期号:
2015-第7期
刊名:
企业文化(中旬刊)
- 描述:扬州在运河申遗阶段的保护管理经验和遗产整治利用模式,对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利用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然而面对着这么庞大的世界遗产,在后申遗时代如何妥善处理好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与合理利用,使其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 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
-
作者:
周素霞
徐业龙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淮阴工学院学报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安运河 保护和利用
- 描述:淮安是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运河经过多次变迁但从来未绕开淮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大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申遗时代,保护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任。以价值判断的方法,对淮安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性继承来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 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思考
-
作者:
李倩
董记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
淮阴工学院学报
关键词:
保护管理 大运河 世界遗产
- 描述:结合淮安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分析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阐述淮安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价值与地位。从实现保护运河遗产、展现文化价值与延续运河功能良性互动的角度,围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要求,完善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措施,对平衡有效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