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古运河河岸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作者: 储金宇  张金萍  周晓红  李义敏  刘彪  王鸣远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 环境化学 关键词: 生态风险 地累积指数 古运河 河岸沉积物 重金属 富集系数 
描述:对镇江市古运河河岸7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u、Pb、Cd、Zn、Cr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富集系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古运河河岸带沉积物Cr、Cu、Zn、As、Pb和Cd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07、41.70、254.06、19.67、45.88、0.75 mg·kg-1,p H平均值为7.98.对比《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知,沉积物中Cu、Zn、Pb、As属于超一级标准,而Cd属于超二级标准.(2)6种重
镇江两方与江南运河商运有关的碑刻研究
作者: 连小刚  霍强  年份期号: 2015-第1期 刊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京口闸 京口驿 纸布商人 米豆商人 
描述:镇江市中华路京口闸遗址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一方与江南运河商运有关的示禁碑刻,系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米豆商人为禁止镇江府丹徒县不良船户勾结苏州府枫镇的地棍在航运途中盗窃商人货物而集体请求官府竖立。京口驿遗址出土的一方示禁碑刻则是顺治十一年(1654年)时纸布商人为避免船过苏州、京口时货物被抢而请求竖立。这两方碑刻反映了清初镇江的商业繁荣和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
镇江“运河之母”文化意象研究
作者: 曹雪  年份期号: 2015-第7期 刊名: 文教资料 关键词: 城市特色 运河之母 公共文化 景观雕塑 
描述: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灵魂,具有焕发城市环境活力、促进文化交流、美化空间实体的功能。本文选取运河之母这一镇江城市艺术雕塑中的个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及从有关部门获取的相关资料,深入探索挖掘运河之母的文化内涵和主体价值。结果显示,运河之母城市景观雕塑呈现地域性文化特征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人文性缺乏等弊病。本文拟结合以上调查分析,探索同老百姓文化感知结构匹配和交融的文化生产机制,并在人文性、文化性、统一性三大原则基础之上提出繁荣镇江城市文化的可行性建议。
锡城南味 古桥巷弄里的运河往事
作者: 刘大庆  年份期号: 2015-第1期 刊名: 明日风尚·畅游江苏
描述:锡城南味 古桥巷弄里的运河往事
郭文泽一首 水调歌头·春到运河
作者: 郭文泽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 词刊 关键词: 水调歌头 
描述:郭文泽一首 水调歌头·春到运河
郑东新区北三环跨东运河桥的抗震设计与分析
作者: 任春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 中国市政工程 关键词: 斜拉桥 减隔震 阻尼器 摩擦摆支座 抗震 
描述:以郑州市郑东新区北三环跨东运河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斜拉桥进行了使用摩擦摆支座加阻尼器的减隔震设计,并使用有限元软件对桥梁进行了E1和E2两阶段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利用桥梁整体抗震分析计算结果,对桥塔、墩柱及桩基使用UCfyber工具进行了构件抗震验算,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为同类桥梁的抗震设计与计算提供借鉴与参考。
邂逅大运河,风情最杭州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庙会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5-第12期 刊名: 风景名胜 关键词: 风情 集中呈现 活动内容 中国 庙会 京杭大运河 杭州 集市 
描述:10月23日,2015年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将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举行,集中呈现中国大运河沿岸独特的文化、风俗和旅游盛宴。作为杭州西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大运河庙会以“邂逅大运河,风情最杭州”为主题,分设9个会场,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大运河公益婚典、旗袍秀、运河之夜音乐会、民国风情秀以及创意集市、手工集市、非遗集市、传统集市、民俗集市、品牌集市等。
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北关大道(通燕路—北运河西滨河路)电力管道工程项目
作者: 本刊辑部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投资北京
描述:同意北京华商电力管道有限公司实施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北关大道(通燕路-北运河西滨河路)电力管道工程。
逐梦大运河
作者: 韩慧彬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 草地 关键词: 拱宸桥 木窗 想当年 毗陵 在城市里 画桥 一幅画 青瓦 运河水 汴水 
描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运河对我来说永远不缺乏想象力,"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古诗中的江南,如此烟柳画桥,褐色的老木窗下,河水潺潺流动。青瓦白墙的宅子屋屋相连,依河而坐,漆门铜环,清清淡淡的弥漫着水汽,轻灵得像一幅画定格在江南的绸缎上。城市是运河的动脉,运河是城市的秋波,运河在城市里
近代日本汉学家笔下的京杭大运河江苏段
作者: 孙宗广  年份期号: 2015-第9期 刊名: 学理论 关键词: 江苏段 汉学家 日本 京杭大运河 
描述:京杭大运河如一条玉带沟通南北,促进了江苏段运河沿岸地区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在东亚文化坐标中,近代日本汉学家是一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行舟运河,留下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字与图片。从内容和情感方面看,他们的江苏段运河游记既是运河沿岸城乡的写真、访书求问的交流实录,也是情感复杂纠结的踏勘记述,折射着特定时代下的中日力量对比及诸汉学家的复杂心态。
< 1 2 3 ... 47 48 49 ... 475 476 4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