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福地里运河(中)
作者: 徐静  赵睿程  何丽萍  年份期号: 2015-第31期 刊名: 莫愁
描述:世界运河看中国 中国运河看淮安 还处在对淮安里运河夏的思念里,秋已悄然而至。 夏天的里运河,风光明媚。秋日的里运河,另有一番韵味。 于是,一个晴好的周末,呼朋唤友,直奔心心念念的里运河。 这是一个来过就住在心上的地方。 运河上的游船、木栈桥,河堤边的青石板路、文化长廊,甚至街角小吃店,看一眼,心间便起了挂念。
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之间关系探微:以《运河谣》声乐作品为例
作者: 陈亚  年份期号: 2015-第14期 刊名: 音乐时空 关键词: 语言 音调 音乐 
描述: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和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汉语不仅在记录上表现其艺术性,而且在汉语的音调上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现实生活中人的语言音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声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不仅应该唱好每一首声乐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去学会透彻的分析每一首声乐作品。本文以印青老师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运河谣》为例,对语言音调与音乐音调之间存在的关系做一个简单分析。
非开挖定向穿越—拉管在蓟运河穿越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张秉林  韩猛  年份期号: 2015-第15期 刊名: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关键词: 磁方位角 拉管 扩孔 管道回托 
描述: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公路、铁路、河流、建筑物等地上障碍物时,采用传统的明开挖工艺无法施工,采用顶管、沉管等施工工艺造价高,这时可采用非开挖定向穿越—拉管施工,本文通过拉管在蓟运河穿越的施工详细介绍了拉管施工的工艺流程.
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渠道防渗衬砌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作者: 廖毅  年份期号: 2015-第9期 刊名: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描述: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灌区工程始建于1960年,由于灌区原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工程维护资金严重不足,经过50年的运行,工程设施老化损坏、渠道渗漏严重、险情不断,工程效益逐年衰减,本文通过分析该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阐述了对运河灌区渠道防渗混凝土衬砌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控制衬砌混凝土裂缝的一系列措施。
隋唐大运河对唐代私家园林的影响
作者: 王美琳  年份期号: 2015-第8期 刊名: 现代园艺(下半月) 关键词: 士流园林 隋唐大运河 中隐思想 唐代私家园林 
描述:隋唐大运河对唐代私家园林的影响
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
作者: 可亭  建民  年份期号: 2015-第11期 刊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 遗址 105国道 商丘市 组成部分 京杭大运河 码头 
描述: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坐落在商丘市睢阳区商柘公路与105国道之间,北岸占地约24.5万平方米,南岸占地约24.87万平方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河,开挖于公元605年,全长2700公里,在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大运河商丘段是隋唐京杭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丘自西向东流经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夏邑县汴河济阳镇段至今仍保存有宽20—30米、长20多公里的运河水面。
隋唐大运河——宿州的永恒印记
作者: 欧兴安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志苑
描述:隋唐大运河——宿州的永恒印记
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年负荷预测方法的开发:以镇江古运河为例
作者: 周明涛  胡旭东  张守德  高家祯  年份期号: 2015-第8期 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 灰色理论 降雨量 径流污染物方程 降雨径流 面源污染 
描述:在对镇江古运河2009~2013年的降雨量、降雨径流污染物量监测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建立降雨量-径流污染方程,并采用灰色理论对未来降雨量进行预测,进而得出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年负荷值。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镇江古运河降雨径流中污染物TP、NH3-N和SS的年负荷与降雨量同向变化,2020年降雨量达到1 381.2mm时,污染物TP、NH3-N和SS的年负荷可分别达到217.15t、421.4t、5 811.87t,数值较大;灰色理论与回归分析结合所提出的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年负荷预测方法,能够在小样
长调抒怀/ 抒怀运河/ 雨中登五台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5-第19期 刊名: 黄河之声
描述:长调抒怀/ 抒怀运河/ 雨中登五台
长江流域人工运河的形成及变迁
作者: 周家华  年份期号: 2015-第3期 刊名: 中国水运 关键词: 长江 人工运河 建设 生态文明 
描述: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大江大河基本上是东西走向。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是古代著名的"四渎"。作为古代重要的水道,长江流域的人工运河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盛到衰,再由衰到兴的历史过程,其通畅淤废、兴衰存亡形成了自身的规律。
< 1 2 3 ... 46 47 48 ... 475 476 4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