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运河娃
作者: 张艺  王艳  年份期号: 2014-第12期 刊名: 歌曲 关键词: 张艺 王艳 
描述:我是运河娃
悠悠流水 绵绵“乡愁”:走进运河古镇
作者: 丁超  孙晓燕  申仪  年份期号: 2014-第3期 刊名: 群众 关键词: 诺瓦利斯 国家统一 乡愁 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码头 文化创造 明清时期 流水 鸦片战争 
描述:诺瓦利斯曾经说过:所谓乡愁,只有在"家"意谓着自然时才是值得的。运河沿岸,曾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繁华的地带。时光的流水稀释了一切,但先人的物质文化创造,或是融入习俗,代代相传,或是铭刻在大地上,化为自然,成为风景。这是运河古镇留给我们的惊喜。沿着运河,人们寻找回家的路。大运河从来就是国家统一、繁荣的支撑和象征,河水中流淌着的不尽乡愁,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如说是民族的、国家的。鸦片战争后期,英军沿长江西
悠悠大运河:写给“流动的史诗”大运河申遗联合采风行动
作者: 刘文洪  年份期号: 2014-第17期 刊名: 现代苏州 关键词: 铁路线 采风 七十年代 水质污染 交界处 申遗 京杭大运河 史诗 
描述:我的老家是无锡和常州交界处的一个寻常小村,往南走一刻钟就是沪宁铁路线,铁路的南侧则是与铁路同向的京杭大运河。没有注意那时候的水是清还是不清,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没有水质污染的概念,只是可以肯定那时候的水捧起来喝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我也喝过。我在意的是要到河对岸去,河对岸有我的外婆。那时很少有桥,有的是一个渡口,踏上一条木船,两三分钟光景就登上对岸的石码头,然后穿过一片竹林,就能见到疼我的外婆,甚至住上几天。如今这个渡口早已消失,不远处横卧着运河大桥,轰鸣的汽车也定然不知渡船为何物。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物遗址保护的困境与突破:以京杭大运河、安阳殷墟、丝绸之路为例
作者: 张祖群  胡丽萍  年份期号: 2014-第5期 刊名: 上海城市管理 关键词: 保护困境 旧城改造 城市化进程 文物遗址 
描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矛盾尖锐。对比大遗址保护困境的异同点,可以得出三大结论:一是快速城市化进程是大遗址保护困境的共同驱动力;二是"申遗"中出现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现象,诸多遗产点拆旧建新,不尊重历史原真性,大量进行人造"工程",以为是对历史遗迹作贡献,其实是在铭刻新的历史"伤痕";三是需要从实现文物大遗址保护的四个转型和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两个方面突破困境。
德州运河号子的音乐特征与地域文化特色探微
作者: 解淑红  年份期号: 2014-第1期 刊名: 德州学院学报 关键词: 音乐特征 地域 文化特色 德州 运河号子 
描述:德州运河号子受德州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社会环境影响,具有体裁内容丰富、节奏节拍多变、旋律淳朴动听的音乐特征,并折射出其典型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样性的地域文化特色。
德州运河区域考察报告
作者: 王亚鹏  年份期号: 2014-第10期 刊名: 心事 关键词: 运河 考察 德州 
描述:德州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历史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在明清时期,德州运河异常繁荣,“客商云集,货物山积,贸易繁盛”,俨然一运河巨镇,这样的局面当然是与运河分不开,正是大运河的畅通,才带来了德州数百年的兴盛局面。而在运河断流后,德l州区域逐渐衰落。最近跟随运河研究院的老师们考察了德州运河区域的几十个村庄颇有感触。
微水头试验在锡澄运河新夏港船闸项目中的应用
作者: 赵冲  年份期号: 2014-第16期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关键词: 微水头试验 渗透系数 应用 
描述:在水利水电堤防、大坝、船闸等枢纽工程中,对建筑物地基土体积基岩风化层,及本身以土作材料和防渗体的防渗帷幕中,常用渗透系数(K)对其进行渗透性及渗透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本文结合锡澄运河新夏港船闸项目,浅析了微水头试验在铣削水泥搅拌墙渗透性检测方面的便利应用。
徐工机械拟入股尼发公司 独家供应运河工程建筑设备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4-第5期 刊名: 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供应 公司 入股 尼加拉瓜 基础设施 运河工程 机械 建筑设备 
描述:徐工机械4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香尼公司)、尼加拉瓜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尼发公司)以及基础设施开发公司四方,于4月23日签署《参股尼加拉瓜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框架协议》。
影像记忆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
作者: 刘浩源  年份期号: 2014-第10期 刊名: 浙江档案
描述:影像记忆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
张廷皓:以敬畏之心保护大运河:亲历大运河申遗
作者: 张廷皓  高芳  年份期号: 2014-第9期 刊名: 纵横 关键词: 传统文明 秦始皇 吴王夫差 大运河 申遗 春秋时期 保护 敬畏 
描述:大运河是传统文明的见证 大运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邗沟,是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专门开凿而成,用来运输兵马粮草,它客观上解决了长江以北的航运问题。到秦始皇时期开始出现漕运,至汉时初步形成了一项制度。
< 1 2 3 ... 115 116 117 ... 475 476 4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