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94 条
-
论北运河复航与可持续发展
-
作者:
王俊安
郑大伟
张广利
郝瑞霞
李冬
张杰
来源:
中国水运(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北运河
复航
南水北调
-
描述: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沟通京津的一段,向为漕运,于清朝末期全线停航。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以及北京市水环境的恢复,可为满足北运河复航水质水量的需求提供保障。北运河的复航,将促进京津冀地区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复兴大运河文化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
-
大运河:从历史深处流来
-
作者:
周锋利
来源:
时事报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
历史
世界遗产名录
巴拿马运河
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文化价值
长城
-
描述:
大运河,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大地上奔流不息了近2500年。有人赞誉它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有人评价它比长城的文化价值更高。然而,在长城“申遗”(申请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20年后,大运河却至今徘徊在“世遗”门外。要让世界记住大运河,我们自己首先要重拾记忆。
-
运河帆影千载不息——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景观规划设计
-
作者:
陈跃中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大景观
城市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
京杭运河
-
描述:
通州运河城市段作为京杭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大景观"的理念在此项目中得到实践和体现,景观设计师通过运河两岸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直接参与主导了城市的区域规划设计,并运用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
-
从生命里淌出的文字——我写《千古大运河》
-
作者:
蔡桂林
来源:
中国出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大运河
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字
-
描述:
尽管我写作长达35万字的长篇历史纪实《千古大运河》(文化艺术出版社)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然而,准备它、酿造它却由来已久。母亲告诉我,在我出生后的第6个月,我生病了。一开始就高烧不止,来势凶得很。父亲找来一条小船,母亲抱着奄奄一息的我蜷缩到船舱里,父亲迎着初冬凛冽寒
-
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的条件已经成熟
-
作者:
李殿魁
来源:
春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水利
南四湖
内河航运
恢复
南水北调东线
保护与开发
京杭大运河
黄河
戴村坝
山东段
-
描述: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发最早、河道最长、文化最富的人工运河,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山东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脊,戴村坝-南旺闸是京杭天运河的“心脏”,济宁是“运河之都”,山东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最关键的区段。在南水北调东线上马的形势下,我们学
-
保护京杭大运河应与长城同规格
-
作者:
俞评
来源:
观察与思考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格
京杭大运河
长城
保护
-
描述:
在我看来,刘枫委员把运河与长城相提并论,绝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对运河应当享受的地位的一次正名。“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此话并非出自诗人之口,而是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
-
明清山东运河民居建筑研究
-
作者:
赵琳
王辉
来源:
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合院建筑
明清时期
-
描述:
明清时期是历史上运河水运最繁华的时期,对沿运城市与地区产生极大的影响。运河沿岸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内涵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展示了运河山东民居中所凝结的民族智慧和人文传承。运河民居作为这一文化现象的载体
-
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宁镇扬旅游区域发展研究之一
-
作者:
邱小樱
陈云飞
卢凤萍
宋立
来源:
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运河与长江在宁镇扬区域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而两大水系交汇处往往能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极大的机遇。本文将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旅游资源作一界定,通过对其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把其融入宁镇扬
-
大运河包含浙东运河的新证明
-
作者:
潘承玉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钱塘江
新证明
南北大运河
余姚
会稽
宁波
京杭大运河
浙东
曹娥江
慈溪
-
描述:
去年5月,在国家有关方面召集的一次专家论证会上,有浙江省专家根据清代《九省运河泉源水利图》提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应将浙东运河纳入其中。这一呼吁业已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将京杭大运河与
-
运河时光
-
作者:
桐语
来源:
钱江晚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再次回到运河边,我身边多了一个6岁的女儿,她扬起被澳州阳光晒成小麦色的小脸,快乐地问:妈妈,你是在这里长大的吗?心底一叹:这一去竟然快30年了。午后的拱宸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桥东就是新建的运河文化广场,广场南边,北向而立的便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了。这里有着运河的历史、风情、民俗、古往今昔……还有你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