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遇见大运河》:用舞蹈语言助力大运河申遗
作者: 栗子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语言   Grand   生态文化   运河文化   运河水   文化遗址   heritage   舞蹈剧场   dance   蓝色多瑙河  
描述: 舞剧《遇见大运河》与时代共舞、与百姓同享。让舞者边舞边说,用"说话"这一"突破",并用"舞蹈剧场"这一在中国还是陌生的样式来表现大运河这一重大题材,通过优美的舞蹈语言发出自己的呐喊,呼吁人们保护运河生态文化,为大运河申遗成功助力。
聊城: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
作者: 林虎   来源: 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城市   古都   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水城   京杭大运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抗日战争时期  
描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镶嵌在鲁西平原,京杭大运河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聊城是著名的苦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略进攻的序幕。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作者: 暂无 来源: 地理教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丝绸之路   中国   大运河   申遗   《世界遗产名录》   哈萨克斯坦   文化遗产  
描述: 6月22日上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古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抖文化遗产。
世遗大运河见证口子酒香溢古今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食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酒香   卡塔尔   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大会  
描述: 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八年中遗,一朝梦圆,大运河申遗成功让国人骄傲,让为之努力的人们激动万分。
沧州市区段运河景观带整治工程初探
作者: 刘政   吕胜宾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沧州   整治   景观  
描述: 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整个市区,对流经城市的河流进行整治,使河流水质清澈和水量充沛是人们所希望的,也是河道整治的基本目标。但是,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即人文生态系统,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生态、文明、宜居的新沧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明清时期山东运河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作者: 杨吉庚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元明清   鲁西平原  
描述: 本文主要是梳理元明清山东运河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京杭运河对鲁西地区的影响。由于山东地处北方,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多,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向自然条件挑战的过程,另外在鲁西平原存在了几百年的京杭运河,对山东西部的自然、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深挖民俗教育资源,锃亮园本特色课程——构建古运河民俗特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罗纯瑾   来源: 好家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弄堂   特色课程   游戏活动   园本课程   民俗特色   运河水   清名桥   清时   特色环境   无锡话  
描述: "古运河水流,清名桥上走;三月桃花舟,杏花风雨后……"悠扬的歌声将我们带入无锡水乡古运河绝版地。我园坐落于古运河边的水弄堂里,四周错落的明清时的民居、恢复古迹旧貌的老街、承载着历史痕迹的古桥默默地散发着民俗文化的韵味。
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
作者: 刘曙光   来源: 北京论坛(201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与未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众所周知,一项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要求包括"价值"、"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三个方面。大运河的列入,意味着在申遗阶段我们所建立的保护管理机制和相关规划,已经获得了国际组织和同行的认可。
东关街道举办运河之声歌友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扬州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丁洁记者陈高君)8月22日,由个园社区、琼花观社区以及东关美食广场联合举办的运河之声歌友会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弘扬运河文化传唱千古文明”,美妙的歌声吸引了众多的居民和游客,观众们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整场演出。
记者用“行走”记录了大运河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河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虽然大运河背后有很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存在,但主要功能还是交通。随着岁月的变迁和交通方式的变化,大运河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大运河前后历经了一两千年,能以“行走”的方式写出大运河的,只能是记者朋友们。作为普通的读者,翻阅这本书,让我马上感觉到非常有必要抢救和挖掘这段历史。从新华书店专业的角
< 1 2 3 ... 75 76 77 ... 136 137 13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