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380 条
-
生态文化型的水环境修复与提升:大运河扬州段城市水系的治理
-
作者:
杨萍
许玉萍
来源:
绿色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城市水系
治理
生态
-
描述:
针对大运河扬州段城市水系的特殊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了以生态和文化相结合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和提升的理念。根据各水系特色,提出了对河床、驳岸、滨河绿化、沿岸历史遗存等进行修复与提升的建议,形成和谐统一的水环境人文生态景观,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
-
顾风:长城是盾牌,运河是交融
-
作者:
潘采夫
李湃丰
来源:
南都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挹江门,位于古运河与小秦淮河交叉口处(今南通西路南侧的古运河北岸),明宣德年间曾在此设立钞关(专门以钞券纳税的机构),并在运河上架设浮桥,附近逐渐形成繁华的钞关码头。原城门已在近代拆除,2007年采用旧城砖重新垒砌。 顾风已经从中国大运河申遗办公室主任、扬州市文物局局长、扬州市博物馆馆长的岗位上退休。
-
著名的“文化运河”:唐蕃古道
-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部交通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运河
文化
古道
青海
松赞干布
长安
文成公主
吐蕃
古代历史
-
描述:
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连接汉藏两族人民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通道。唐蕃古道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
-
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
作者:
莫春华
来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开发
古运河
无锡
保护
世界遗产
旅游
-
描述:
后古运河开发面临的新形式、新机遇、新问题着手,从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深入详尽地探讨无锡古运河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提出把握历史机遇,深入发展旅游产业,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塑造崭新的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抛砖引玉。
-
杭州运河文化的显性特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石永民京杭大运河历史跨度大,穿越不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文化撞击、交融,演变出各类文化特性,完整保存了各个时代的历史信息,形成一条特征鲜明、内涵丰富、元素众多、遗产厚积的文化带。它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风情各异。因此,杭州运河文化显现出浓烈的地方特色。内容上呈多元一
-
运河税收文化与运河古城
-
作者:
曹诏亮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曹诏亮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以往不同,“活态”文化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显著特征,部分航道
-
李克强总理考察杭州拱宸桥运河文化使者用楹联铭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宸桥段考察。看到运河两岸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场景,李克强总理说,运河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今天的大运河,则是我们对历史遗产的再创造。人居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也在于创造。我们今天要用好用活大运河这笔丰厚遗产。这一天,风和日丽。身为运河文化使者,余好建亲身
-
论音乐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以运河流域(淮安段)民歌文化为例
-
作者:
丁昕春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艺术教育
传承
音乐文化
-
描述:
当下,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多种文化元素发生碰撞、交融。原本相对稳定而变化缓慢的民间音乐文化,也受到城市文化的强大冲击与挤压,传统音乐的人文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口传身授"的传承环链显得
-
绵延运河妈祖情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宿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的历史中,文化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相互间交融、渗透与滋养,造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留下了无
-
寻找运河故道“活化石”
-
作者:
李楠
来源:
现代苏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湖州
运河文化
文昌
京杭大运河
活化石
-
描述:
得以滋润的重要干渠。大运河的润泽,让这片江南清丽地,孕育了美不胜收的“吴兴八景”、叹为观止的“湖州三绝”。运河文化也在这吴越文化交融之地,得以发扬,兴旺发达,似水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