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游古运河实践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南晚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4月12日下午,侨谊小学的部分学生参加了游古运河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感受到了三千年的运河文化。图为学生在参观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时,一边听讲解一边用相机拍摄馆中窑址沙盘模型。
扬州与运河
作者: 董萱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利灌溉   大动脉   开凿   航运   大运河   历史上   隋炀帝   经济文化发展   扬州   城市  
描述: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气势最宏伟的人工运河之一。它作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不仅青史永垂,而且至今仍是中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继续发挥着航运、水利灌溉等作用,成为"千年流淌奔腾
流动的史诗:杭大运河京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钱塘江   经济命脉   开凿   淮河   京杭大运河   人工河道   军事要塞   江苏   北京  
描述: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道之一。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抵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0公里。如果说万里长城是军事要塞,那么京杭大运河则是经济命脉、文化之舟,它们一刚
运河剪纸:旅游纪念品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继晏   李宗营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品   运河剪纸   开发   旅游  
描述: 极具地方特色的运河剪纸因其独特的审美特性成为古镇台儿庄最具特色的代表。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及民族、民情、民风、民俗文化等角度,收集、整理与再现枣庄市的民间艺术,并对其进行探索研究与开发。同时在
大运河考察记之淮安
作者: 石永民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位于大运河入淮之口,古城历2200多年,至今城址不变,风貌犹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淮安段北起骆马湖民便河船闸,南迄北运西闸,全长169公里,横跨淮、沂、泗诸水系,贯通
大运河考察记之苏州
作者: 石永民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制作技艺   古城区   江南运河   伍子胥   太湖   文物古迹   大运河   古运河   苏州  
描述: 苏州古称吴,亦称平江,其西抱太湖,北枕长江,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文物古迹密布而闻名天下,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苏州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是一座古老的水城,太湖五分之四的水
台儿庄运河古城旅游开发创新路径
作者: 陈立明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儿庄   古城   运河   路径   旅游开发  
描述: 台儿庄运河开通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在京杭大运河中处于关键一段,古有“四分朝天子,六分下江南”之说,再加上“当南北孔道”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台儿庄运河文化。而台儿庄古城旅游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文章重点探讨了台儿庄运河古城旅游开发创新路径,以期提升台儿庄运河古城旅游开发水平。
以运河为媒邀约世界的盛会: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回眸
作者: 徐佩   来源: 友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北文化交流   社会进步   城市文化   博览会   中国经济发展   始终保持   名城   京杭大运河   扬州   世界  
描述: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记录,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南北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扬州,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城因河兴,河因城美。扬州人满怀深情地将运河称之为母亲河,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
隋唐运河对唐代茶叶贸易的影响探微
作者: 张默予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唐运河   唐代   茶叶贸易  
描述: 顺河北上,将南方贵茶的风俗带到北方,刺激了北方茶叶的需求兴盛了北方的茶叶贸易,与此同时亦加深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清代京杭运河沿岸私家藏书的流转与传承
作者: 韩梅花   来源: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流转与传承   私家藏书   京杭运河  
描述: 本文统计得出清代81.3%的私家藏书楼聚集在京杭大运河沿岸。运河沿岸不仅藏书数量丰富、藏书理论的学术成果斐然,而且私家藏书始终是沿着京杭大运河流转。究其原因,清初统治者文化政策的贯彻实施,运河沿岸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藏书风尚的历史继承是影响其流转与传承的重要因素。
< 1 2 3 ... 44 45 46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