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
大运河价值管窥
-
作者:
周魁一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周魁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在长达2500多年的时间里,大运河持续建设和运用,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形态的深刻印迹,为区域间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政治意义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吴人开邗沟,沟通江淮两大水系,运河因邗城而名
-
大运河申遗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论坛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蕴藏的科学和文化价值,研究探讨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战略与技术,为今后中国大运河及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
海委漳卫南局组织青年职工开展南运河骑行活动
-
作者:
郭恒茂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为激发青年职工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漳卫南运河水工程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掌握沿河地市乡村基本社会情况,7月4—6日,海委漳卫南局组织15位青年职工开展了以“追寻水利梦,绿色运河行”为主题的骑行活动。此次骑行活动路程起自四女寺枢纽,至三岔河口止,全程百余公里。骑行队员沿途查看了南运河河道、堤防现状,参
-
传说中的运河
-
作者:
靳怀堾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了极大的便利,却也为南北间的交通设置了重重障碍,大大影响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的大一统。众所周知
-
绍兴:传承文脉精准保护展示浙东运河原真风采
-
作者:
邱志荣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邱志荣(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运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浙东运河申遗成功来之不易,除了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外,水利同仁在浙东运河的保护整治方面也有着创新的实践和成功的做法。学
-
感恩运河相机记录——一位女摄影家的运河情结
-
作者:
王吉杰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王吉杰多少年如一日,默默地用相机拍摄,记录运河的变迁,以表达对运河的感恩之情。她,就是河北省沧州市女摄影家任玉红。认识任玉红,缘于一组关于运河的图片。2013年7月,我撰写了一篇关于运河的题为《运河景观带——沧州一张新的文化名片》的文章投到《中国水利报》。几经修改,稿件很快定稿,但是编辑老师说需要一
-
文明创建让古老运河焕发青春
-
作者:
张会敏
汪丽丽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圆梦多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境内的北运河,正是这条世界上最长人工河道的最北端,作为守护这条河的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秉承“献身、负责、求实、创新
-
刘世昭:用镜头记录运河变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水文化专刊:与35年前拍的作品做个对照,您认为运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您有什么感触?刘世昭:运河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拍摄过程中最兴奋的就是找到上次拍摄时的地点,再以同样的角度拍摄一张照片。因为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国家的变化太大了,比如到了一个城市,想再找到当年我们住的地方很不容易了。运河上,
-
保护和传承好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
-
作者:
吕娟
李云鹏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吕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李云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工程师)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全线8省(直辖市)27个河段、58个遗产点整体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大范围、类型多样的古代水利工程第一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
-
江苏淮安市 老运河换新颜
-
作者:
吕强
姜凌云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通讯员吕强姜凌云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近年来将运河沿线水环境整治与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水清、岸绿、生态、亮丽的秀美城区水环境。控水位增水面建枢纽,控水位。淮安市投入3亿元,兴建里运河防洪控制枢纽工程,该工程2011年开工建设,2016年10月完工并投入使用,由淮安区人民桥以南1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