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
运河离不开湖泊
-
作者:
范成泰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我国的南北大运河即京杭运河,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至今已2500年。它通过所连接的五大水系的干支流河道,沟通全国大部分地区,从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邗沟是运河中有确切记载、最早串联一系列湖泊而成的人工河段。从邗沟到隋炀帝建成南北大运河,再到元、明、清三代的改建和整治,逐步形成了今天大运河
-
打造运河文化新高地
-
作者:
高玉伟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高玉伟“济宁,因水而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微山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旺分水龙王庙享誉中外。”济宁市水利局局长刘文峰自豪地向笔者讲述着济宁水文化的丰富与厚重。近两年,济宁市委、市政府从战略
-
北运河生态河的文化传承
-
作者:
邱军
段连红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邱军段连红深秋,北京,北运河河畔。漫步通州运河文化广场,望着宽广的河面,三三两两的鸭子在水中悠闲地游走,天空中偶尔掠过几只水鸟。高高低低的芦苇,曲曲折折的木桥,芦苇丛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却看不见人影,有一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感觉。抚倚通州北关拦河闸桥栏杆,向北望,通惠河、温榆河、小
-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保护与利用对策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日前,围绕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运河、弘扬运河文化这一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鉴于大运河是一个线性、活化、可再用的水文化遗产,必须按照统筹兼顾原则,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
-
里运河文化长廊描绘“新清明上河图”
-
作者:
徐晶晶
郭纯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它是淮安水文化建设的鸿篇巨制,也是淮安人依水兴水的现实发力,作为江苏淮安市委、市政府2013年十项重点工程之一,里运河文化长廊工程经过近8个月的论证与规划,终于在2013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开篇实施清江浦景区南岸提升工程,绘就“新清明上河图”的起步区和主入口。“起承转和”凝聚大师匠心悠悠里运河,
-
传承清江浦文化助推运河城水利
-
作者:
谢海涛
周加成
范杰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谢海涛周加成范杰近日,清江浦开埠6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在淮安市清浦区举办得简朴、雅致;与此同时,这里的水利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新意盎然。清江浦,是“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清河、清浦两区的古称,是中国历史上的水利名城。明清时期,清江浦是京杭运河沿线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孕育
-
运河景观带沧州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
作者:
李瑞森
王吉杰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总是与水有关。穿城而过的河流,曲线优美,母性张扬,河水像乳汁一样滋养着一方百姓。这河,总是神圣地牵连着所有市民的心,总是平静地恩泽着她的市民,总是虔诚地被市民尊称为母亲河
-
大运河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文化“再发力”
-
作者:
卫爱玲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31个遗产区中,有淮安的清口水利枢纽和漕运总督公署遗址两个遗产区;在58个遗产点中,有
-
处理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
作者:
靳怀堾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文物保护单位,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法律地位;同年12月,大运河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
-
鹤地银湖风景区又添新景青年运河水文化公园建成开放
-
作者:
张雅婷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近日,随着雷州青年运河水文化公园开园,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的鹤地银湖景区又添新景。市民可到此参观建库开河纪念馆、万名寿星签名墙、建库开河者群雕等新景点,参与水库放生活动,来一次“饮水思源”之旅。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