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
中国大运河遗产水利的历史传承与科技结晶
-
作者:
李云鹏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李云鹏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水利工程体系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核心构成。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将大大提升中国水利的国际影响力和水利工程的文化影
-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保护大运河
-
作者:
李旸
安天杭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一项很好的文化保护工程,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文化重任。委员们建议,为促进大运河申遗成果向持久保护转
-
中国运河博物馆
-
作者:
鲁辽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南水北调东线经过的山东聊城,新近落成了一座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分陈列区、收藏区和研究及学术交流区3个功能区域。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流经聊城的西部。元代会通河纵贯聊城腹地,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形成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
-
运河沧州美如画
-
作者:
王吉杰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千年运河,流淌不息。南起吴桥县,北至青县,运河纵贯沧州市全境,给沧州带来了鱼米之庶、舟楫之利,也积淀了沧州深厚的运河文化,如今更给沧州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随着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沧州市
-
北运河:古都漕运大动脉
-
作者:
陈喜波
韩书文
李旭春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北京曾因运河而繁荣,其文化的体现主要是漕运文化,北京城相当一部分生活和生产所需物资都经由运河而来。北运河是海河流域主要水系之一,北京境内北关闸以上称温榆河,以下始称北运河。温榆河上流有三大支流——北沙河、南沙河、东沙河,自沙河水库以下始称温榆河。温榆河是北京地区最古老、最重要的一条天然河道。温榆河正
-
梦想泛舟运河
-
作者:
毛明辉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毛明辉(山东东平黄河河务局)拜读了2016年5月26日《水文化专刊》刊登的“关注大运河骑行”专题,“影像”以大篇幅的图片记录了运河发展的历程,通过生动的影像记录和亲历者娓娓道来的讲述,图文并茂地再现了运河的文化变迁,给人一种立体、直观的印象,令人久久回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经常忆起这期选题。究其原因
-
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成立
-
作者:
宋佑隆
齐欣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宋佑隆齐欣)6月16日,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专委会是由志愿保护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个人、群体和团体组成的专业性、学术性公益
-
张廷皓:在发展中保护好大运河遗产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中国大运河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在我国文物保护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大运河的价值和大运河遗产的价值是不同的概念。大运河的初始功能主要是漕粮转输,其价值也主要体现于此,这一核心价值使大运河得以连续使用千年而不息。由于其极大地便利了我国南北不同经济文化区域的联系,因而也衍生出更丰富更长久的经济、
-
大运河遗产的核心价值是中国古代的水利文明
-
作者:
郭涛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郭涛(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党组书记)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大运河申遗成功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是,它凝聚了中国古代水利文明的辉煌成就。它是世界航运工程史上的杰作,是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集大成
-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
作者:
张卫东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张卫东)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22日10时许,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同为代表中华文明的标志性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体系之一,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