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380 条
-
大运河申遗助力扬州城市外交:专访扬州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洪锦华
-
作者:
柯银斌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秋季号第6期(总第19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扬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与大运河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在历史文化
-
基于游憩行为的运河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探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
作者:
许源
来源:
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游憩活动
运河遗产
京津冀地区
保护与开发
-
描述:
。研究发现:(1)运河凭借其跨区域特点,融合了京津冀文化精髓,形成了运河流经区域的独特地方感模式,在休闲娱乐、科学教育等方面也具有独特价值,对游憩活动的开发有重要意义;(2)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大
-
《水经注》所载汉贞灵孝行四碑考论
-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水经注》
郦道元
孝子
贞烈
述论
孝女
-
描述:
立碑》、《汉孝女碑》、《汉姚氏二女碑》、《汉孝女曹娥碑》四碑,其碑主皆为汉末时之贞烈孝女、孝子,其孝行感动世人,故多立碑以彰显其德,可见时之彰显贞烈孝行之社会风俗及文化倾向。本文试就此四碑文之内容、碑石之传承、传闻之考辨等方面分而论之,以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
大运河申遗背后
-
作者:
王玉楼
来源:
文史精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也进行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运河沿线各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年12月,我国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大运河列入
-
运河,流淌着的文明
-
作者:
何之歌
来源:
学与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
世界遗产委员会
大运河
《世界遗产名录》
文明
自然景观
-
描述:
你知不知道这个好消息?今年6月分,我们国家的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啦! 世界遗产的全称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指的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人类罕见、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
-
流动的史诗:大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程技术
历代王朝
民族精神
人工运河
运河文化
民族强盛
黄金通道
活着
南北文化
文明传承
-
描述:
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同时,大运河在促进经济繁荣、融合南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
-
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 生态聊城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残游记》
马颊河
东昌湖
聊斋志异
江北水城
旅游综合体
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园林城市
冀鲁豫
-
描述:
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温泉之城六张城市名片,聊城是卓越秀美的生态水城、黄河、京杭大运河、马颊河、徒骇河纵贯
-
十年圆夙愿 深藏功与名:扬州之大运河保护
-
作者:
宋菀之
来源:
中华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逐流
刘流
运河文化
运河沿线
世界遗产委员会
二十四桥
运河水
沿岸城市
世界遗产名录
茱萸湾
-
描述:
"烟花三月下扬州","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勾勒出"运河文学"的盛景。大运河流淌千年,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也滋养了沿岸城市的繁荣。6月22
-
打造京东靓丽风景线:北运河生态文明建设
-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水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燃灯
河道管理
人水和谐
通惠河
开阔平坦
水环境建设
古塔
生态文明
防洪减灾
靓丽风景线
-
描述:
的壮观景象。站在桥上凭栏眺望,你会发现这里碧波荡漾、游人如织,依水而建的运河文化广场开阔平坦,孩童在岸边奔跑,游船在水中摇曳,人水和谐景象令人驻足。作为北运河河道管理部门——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为进一步加快北运河的生态文明建设,在防洪减灾与水环境建设两项工作中,力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努力打
-
奋进的脚步:科学发展中的京杭运河江苏省徐州航道管理站
-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海文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道养护
在职职工
专业技术人员
航道管理
交通运输
行政管理
财务室
正科级
行政执法
技能人员
-
描述:
、航政管理、行政执法、航标维护及日常航道养护工作。目前现有在职职工17人(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6人,工勤技能人员4人),辅助用工6人,其中党员9人,95%职工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主要设有办公室、航道航政管理办公室、计划财务室三个职能部门,配有航政管理艇2艘,航政执法车1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