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国水利】搜索到相关结果 27 条
-
兴化县治河结合修路
-
作者:
戴树义
黄云章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重影响
中央指示
中部地区
综合治理
交通阻塞
兴化
里下河
贯彻落实
农村公路网
商品流通
-
描述:
兴化县地处里下河水网圩区的“锅底洼”,河网密布,交通阻塞,全县2393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几年前才修成的72公里公路;在45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能通汽车。由于交通闭塞,严重影响商品流通。兴化县党和政府,为了顺乎民心,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在1983年冬季,水利与交通部门结合,对该县中部地区水陆交通和引排送水大动脉的车路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中,结合浚河,修筑贯串全县东西向的公路干道;并通过各乡浚
-
明清治河的朴素唯物观点
-
作者:
张含英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黄河泥沙
运行规律
刘天和
治河方略
潘季驯
明朝中叶
明清
黄河治理
朴素唯物观
-
描述:
明朝中叶以迄清初,黄河治理有较为显著的发展,在治河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明代刘天和对于黄河泥沙的运行规律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善淤、善决、善徙的结论,认识到徙由于决,而决由于淤,因之找出了黄河下游为患的根源。潘季驯治河便从“淤”字着眼,提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论。
-
浅谈王化云同志的治河方略
-
作者:
蔡铁山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仪祉
水沙平衡
治河方略
上中下游
潘季驯
王化云
冲淤平衡
黄河流域
理论探讨
理论和方法
-
描述:
大禹治水,传说甚广,王景治水,史载不详,只以治功见世。唯潘季驯与李仪祉在治河的理论和方法上作了比较科学地回答,并对后世治河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都认为黄河为害的根源在于泥沙。潘季驯主张以水攻沙,而李仪祉提出了上中下游并治的思想。他们分别实现了由治水到治沙及治河由下游到上中下游的转变。只是潘季驯的认识影响了后世300余年的治河活动,而李仪祉的思想,后人理论探讨得多,但具体实践得少。 人民治黄的开拓者之一王化云同志经过长期
-
16世纪的治河工程学——《河防一览》
-
作者:
郭涛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防
全面规划
实地考察
万历
潘季驯
播季
治河工程
我国古代
治理黄河
代表作
-
描述:
《河防一览》是明代河工专家潘季驯(1521~1595)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河工专著之一。成书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潘季驯第三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他深入实地考察,全面规划,在前两次主持治河的
-
在修堤治河施工中三点體驗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5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定河
工地
潮白河
引河
三项工程
施工方法
工作报告
民工
水利工程施工
合作社
-
描述:
本文係羅北水利工程局在一九五○年全国水利会议上所做工作报告中的一部分,这篇报告对群众性较大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由经验中所取得的具体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还未被最后证实为完全正确,且也不见得完全適合於其他地区的施工情况,但这些意见和其中所提出的事件,对各地的施工仍會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因此特略加修整予以发表,供各地施工机构的参考。
-
依法治河管河 确保防洪安全
-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河势
地表水资源
河道清障
河道管理
治河
水事纠纷
《水法》
行政法规
行洪
-
描述: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是根据《水法》为加强河道管理制定的行政法规。依法治理河道,管理河道,对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综合效益,促进四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00多条。这些河流汇集着大量地表水资源,大都是宣泄洪水的通道。我国又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发生水灾达1092次
-
生态型山区防洪治河规划与工程技术
-
作者:
谭徐明
吕娟
马建明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程技术
山区
生态型
防洪治河
-
描述:
洪水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方法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本项目通过对"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和支流流域规划设计技术"以及"MOL System1-1.5综合数据处理及信息互换互递专业软件包"的引进,拟形成一套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