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包世臣《闸河日记》中的清代山东运河
作者: 胡梦飞   来源: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清代   包世臣   《闸河日记》  
描述: 《闸河日记》为清代著名学者包世臣道光九年(1829)六月自馆陶至扬州沿运河南返的旅行日记,记载了其在运河沿岸的所见所闻。其中对山东运河的记载尤为详细,内容涉及山东运河沿线的闸坝和水利设施、漕粮运输和地方吏治、城镇经济和风土民情等。《闸河日记》生动地再现了清代中期山东运河的风情面貌,保存了大量有关运河的原始资料,对于研究清代山东运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明清山东运河船闸的空间分布与管理运作
作者: 钟行明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空间分布   船闸  
描述: 山东运河地势起伏较大导致河道比降大,必须设置船闸以克服水位落差以保证漕船顺利通航。明清山东运河设有大量船闸,朝廷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保证船闸的正常运作。本文从船闸的空间分布、管理机构设置以及如何运作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明清山东运河船闸,并探讨了船闸的空间分布与管理运作的关系。
明清山东运河与沿岸小城镇发展
作者: 朱年志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商业网络   明清   小城镇  
描述: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历经多次疏浚与改造。运河的贯通促使沿岸城镇迅速发展并走向繁荣。在山东运河沿岸的船闸、码头之处兴起了一批商业发达的小城镇。作为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基地,以此为中心的商业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并在运河区域商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运河文化下的传统民居研究:以临清传统民居为例
作者: 张玉明   乔淑满   孟小汶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传统民居   临清  
描述: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运河经济最繁华的时期,繁荣的经济孕育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对沿运河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山东临清运河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因运河而生的民居形式在功能布局、院落空间以及建筑风格上的特色。
山东运河开凿的生态环境效应
作者: 路洪海   董杰   陈诗越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山东运河   开凿   影响  
描述: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山东运河贯通后所面临的河床起伏较大、水源匮乏和黄河泛滥影响等问题.认为山东运河的开凿与变迁不仅影响着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演化,也改变了水系的天然格局,致使原有河湖系统功能紊乱,沿运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大,土地生产质量下降,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借鉴.
元明清时期山东运河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作者: 杨吉庚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元明清   鲁西平原  
描述: 本文主要是梳理元明清山东运河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京杭运河对鲁西地区的影响。由于山东地处北方,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多,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向自然条件挑战的过程,另外在鲁西平原存在了几百年的京杭运河,对山东西部的自然、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清山东运河州县“八景”景观及南北差异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景观差异   明清时期   八景  
描述: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州县的“八景”景观各具特色,南北差异明显,北部多人文景观,南部多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中对于水体景观的描述较多,水域景观贯穿全区域,其形成与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人文活动有直接关系。运河“八景”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再现,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该地区历史的进一步了解,而且对于今后的运河申遗、生态建设以及旅游开发有着重大意义,今后要充分发掘与运河相关的景观内容,进一步丰富地域文化的内涵。
外国人视野中的明清山东运河
作者: 李德楠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风情   山东运河   明清时期  
描述: 运河联结着中国与世界,成为外国人看中国的窗口。关于山东运河的描述,不仅成为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助于我们对当时运河历史的了解,有助于今天的运河文化研究以及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
作者: 王云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商人会馆   明清  
描述: 会馆是客居外地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俗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试析近代以来山东运河的衰落及其原因
作者: 武翠   来源: 济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运河   原因   衰落   京杭运河  
描述: 京杭大运河有"人类历史奇迹"的美誉,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是贯通我国南北水运的大动脉.千百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系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大运河也呈现出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但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航道淤塞、黄河改道、漕粮河运改为海运等自然、社会原因,京杭运河一度走向衰落.随着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方式的出现,昔日沟通南北经济文化联系的大动脉的繁盛局面一去不复返.本文选取京杭运河主要是山东运河在近代以来的衰落情况及其原因作简单分析.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