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在“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 朱佳木   来源: 中国地方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中华民族   全国学术研讨会   重新认识   漕运   淮安   新中国   工业化   京杭大运河   铁路  
描述: 各位专家、同志们: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它不仅对于认识淮安乃至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现实作用,进而总结其兴衰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其在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地方志等历史典籍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原因
作者: 黄元甫   来源: 中学文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原因   中华民族   文化   历史作用   祖国   中国   意识   长城   统一   伟大工程  
描述: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原因
大运河:从历史深处流来
作者: 周锋利   来源: 时事报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   历史   世界遗产名录   巴拿马运河   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文化价值   长城  
描述: 大运河,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大地上奔流不息了近2500年。有人赞誉它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有人评价它比长城的文化价值更高。然而,在长城“申遗”(申请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20年后,大运河却至今徘徊在“世遗”门外。要让世界记住大运河,我们自己首先要重拾记忆。
大运河凭什么申报世界遗产
作者: 金立山   林军   来源: 杭州通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钱塘江   中华文明   保护与利用   南水北调   巴拿马运河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申报世界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  
描述: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也是最长的一条人工河。她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