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兰州”从整治河洪道开始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1-17 来源 :兰州晚报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兰州是座美丽的城市,但遍布城区的河洪道又脏又乱,让这个城市的美丽大打折扣。兰州代表团的孙晓玲等14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综合治理兰州市城市洪道的议案》,建议省市共建,对兰州市近郊四区内的99条河洪道进行综合整治,绿化美化洪道堤岸,为兰州市民创造精致优雅的生活环境和情趣空间,这将是一项惠泽后世的民心工
兴城完成11项治河工程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1-16 来源 :葫芦岛日报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尚红光报道去年,兴城市防洪工程全年共争取省补防洪资金、省补河道水毁资金、中央水利建设资金、葫芦岛市特大防洪补助费325万元,高质量完成了11项治河工程建设。这11项治河工程分别是:三道沟戏台治河工程,高家岭治河工程,大寨护岸工程,东辛庄护岸工程,刘台子下寺段护岸工程,红崖子治河工程,元台子
伍子胥金山开运河
作者: 沈永昌  日期:2009-01-15 来源 :新民晚报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金山地处杭嘉湖平原浙水下游,黄浦江上游,是浙江平湖、嘉善两市县来水入浦的过水走廊。但远古时期,这里没有固定河床。周敬王25年(公元前495年)伍子胥在金山境内开凿了一条自长泖接界泾以东,尽纳惠高泾、彭巷(港)处士(塘)沥渎(塘)诸河,东抵张泾的人工河道,就是现今的胥浦塘。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运河之一。
运河抢修工程收尾
作者: 方婷  李家山  日期:2009-01-07 来源 :湛江晚报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方婷通讯员李家山报道:昨天上午,副市长伍杰忠等到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调研,在东海河平岭渠段水毁抢修施工现场检查,要求抓紧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在8日全面完成抢修施工任务。据了解,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的东海河平岭渠段水毁抢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在水毁抢修现场,除对部分河床、边坡进行攻坚快速
运河楼盘的首席代表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1-02 来源 :常州日报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璞丽湾花园位于怀德桥西侧,既传承了米市河繁华五百年的发家旺地,也紧邻现代常州的市中心商业区,并作为怀德桥市中心板块第一个启动的龙头之作,具有深厚的升值潜力。现代大都市住宅盛行的稀有独特错层设计,有观景千年古运河景观的首席位置,最近推出的19.8万元起抢住市中心,璞丽湾又将掀起“摩登”热潮。
首届“中国·古运河”诗歌节在无锡举行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1-01 来源 :文艺报·周二版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首届“中国·古运河”诗歌节在无锡举行
雷州青年运河水利工程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1-01 来源 :广东党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大型水利工程 青年 雷州半岛 运河 先进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程指挥部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雷州青年运河是湛江人民为改变雷州半岛历史性的干旱面貌而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湛江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程包括鹤地水库和运河两部分,水库地跨粤桂两省
隋炀帝:饮马长城窟 情悲大运河
作者: 任红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中国三峡:水文化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隋书》 大运河 隋炀帝 长城 
描述:在唐人魏征撰写的《隋书》里,隋炀帝的形象多少是有些丑陋的。他声名狼藉,嗜杀好色,伪善残暴。何谓炀者?“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历史是一出闹剧:“炀”,这个最初由杨广赐给陈后主的谥号,14年后,又被他的表弟李渊赐给了他。
隋炀帝:饮马长城窟 情悲大运河
作者: 任红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中国三峡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科举制度 经济文化 中国历史 东都洛阳 丝绸之路 国家想象 隋炀帝 杨广 京杭大运河 长城 
描述:唐人魏征撰写的《隋书》里,隋炀帝杨广的形象多少是有些丑陋的。他声名狼藉,嗜血好色,是亡国的暴君。何谓炀者?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而当我们屏蔽掉历史的偏见,检视他的政治生涯,却不禁为他扼腕叹息。他的国家想象极为宏阔,拓展疆土的志向也极为深远。杨广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的一个异数。在他作为皇帝的年代,他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他远征西域,令诸国臣服,开辟了新的丝绸之路;他营造东都洛阳,意在控扼山东,强化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他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打破士族大户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平民进入上
隋唐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探(节录):以安徽段运河为例
作者: 王晶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资源保护 文化专题研究 线性文化遗产 大运河 
描述:针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段中主要是河道遗址的特点,笔者与安徽省考古所一同对于安徽境内180公里运河遗址的界定主要通过分析史料相关记载,现场踏勘调研,布点考古钻探等方法,结合对当地居民的访谈,基本确定了隋唐运河遗址在安徽境内的边界,并将坐标点及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共布置66个考古钻探点,绘制80余张考古及地形图纸。
< 1 2 3 ... 1616 1617 1618 ... 1981 1982 19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