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03 条
-
让大运河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6月22日,卡塔尔多哈传来好消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记者了解到,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沿线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09年,国务院批准开展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大运河保护成为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
-
世遗瑰宝运河之光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
-
首届京津冀运河书香节培育阅读风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刘秀峰驻河北记者李秋云)近日,由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天津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廊坊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京津冀运河书香节暨廊坊市金秋书展在河北省廊坊市举行。据介绍,河北省坚持把“书香河北”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载体,着力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阅读服务体
-
天津:“运河记忆”展示展演精彩不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6月26日至28日,“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天津市西青区古镇杨柳青启动。本次非遗展是首次由京津冀三地联合办展,以大运河为脉络,共有来自京津冀三地和京杭大运河沿线的40余个非
-
外国人视野中的明清京杭大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运河古桥陈荣娣摄胡梦飞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不仅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流和沿线城镇聚落的兴起,也便利了人员的往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外国使节、传教士、旅行者等多取道于此。运河沿线的水利工程、城镇乡村和风土民情,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多有体现,他们的
-
无锡启动“南长天朗运河古城”项目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两岸集中了运河古道、伯渎古港、南禅古寺、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形成一道
-
吴江启动“行走大运河”采风活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行走大运河”是吴江文艺家的一项大型采风活动。本次活动由苏州市吴江区文联主办,在启动仪式上,我国著名文学家舒乙先生为活动启动按动水晶球。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何斌华为参加采风的5支队伍授旗。启动仪式后,舒乙先生作了运河文化专题讲座,这也是“垂虹文艺名家讲坛”的一次重要讲座。2006年舒乙先生
-
舞剧《遇见大运河》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全力配合2014年中国京杭大运河申遗、为传播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助力的艺术力作。全剧贯穿两条主线:一条是寻
-
舞剧《遇见大运河》让梦想照进现实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苏丹丹当千年大运河与舞蹈相遇,当文化遗产与艺术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日前,由杭州歌剧舞剧院创排的舞剧《遇见大运河》首次亮相杭州,没有爆笑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著名演员的加盟,也没有免费门票的赠送,连续三晚的演出却场场爆满,好评一片。“大气磅礴”“厚重”“诚意之作”是观众观剧后的普遍感受。而
-
新沂窑湾镇打造“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近年来,徐州市中心镇新沂窑湾镇打造“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同步推进古镇保护开发和中心镇建设,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为促进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