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的运河考察日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辅导员(上旬刊)(少先队工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六(1)中队、"运河文化少年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晨洁:运河沿途三站印象运河起点——浙江杭州我生长在杭州,每年都能看到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变化。从昔日的"面目全非"到今日的"焕然一新";从人们对运河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人人皆
不是生母,便是乳娘—运河、运河城市及其城市精神
作者: 孙家正   来源: 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改造自然   市长   沟通   历史意义   大运河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精神   扬州   世界  
描述: 世界运河名城的市长们首次聚会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在流淌着千年文明的中国大运河畔,举办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和世界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共同来讨论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共同推动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聚会。
邯郸:大运河与水网建设
作者: 王兴玉   申有顺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水   理念   生态循环   与时俱进   水网建设   邯郸市   以人为本   大运河   坚持   和谐发展  
描述: 邯郸市作为运河沿线城市之一,如何以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为契机,加大生态水网建设力度,造福人民,打造一条亮丽的产业带、景观带、文化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带,再现运河昔日辉煌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徐州:运河城市的和谐发展
作者: 王志华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州城   徐州段   保护范围   大运河   古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沿线   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   和谐发展  
描述: 隋代以前,流经徐州的泗水为古运河航道,元代运河截弯取直,大运河穿徐州城而过,徐州段全长210公里,运河上舳舻相连,风帆蔽空。明代徐州的广运仓是运河沿线四大转运仓之一,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达12000余艘。千年运河,不仅开创了舟楫繁忙的运输通道,也给徐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大运河城市遗产保护观察站
作者: 岳天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工作   生存状态   城市遗产保护   同济大学   观察站   京杭大运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沿线   文化遗产  
描述: 一、成立背景大运河绵延千里、纵贯南北的水系,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情,沿岸几十座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一条文化线路受到世界关注,大运河已被列为中国申遗预备名单的第一名。
大鳄抢滩 撬动城北运河商务经济
作者: 李菁   来源: 楼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建设   北运河   板块   商务区   经济发展   古运河   抢滩   京杭大运河   杭州   规划  
描述: 杭州因运河而兴,伴随着城北运河板块的发展和日益成熟,改变了许多人眼中的单核城市印象。优美的运河景观、积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休闲的居住氛围、政府的重点投入,品牌企业的相继入驻——继西湖时代、钱塘江时代后,杭州正在迎来大运河经济时代。
探析扬州古运河旅游因子与运河申遗的关系构架
作者: 宋立   徐培   黄大昭   来源: 江苏商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效应   申遗   古运河  
描述: 扬州古运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运河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运河申遗工程中将起极其特殊的作用。本文围绕运河申遗工作的战略布局与如何发挥扬州古运河的旅游效应,对运河申遗的关键性环节、支撑性力量
京杭大运河与聊城的兴衰
作者: 刘永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聊城   商业经济   京杭大运河   山陕商人  
描述: 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地处山东运河沿岸的聊城逐渐由一个地方政治中心城市转变为一个发达的商业城市。来自各地的商人特别是山陕商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商业经济的发展对聊城的文化、民间信仰和风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朝末年,由于天灾人祸频繁,山东运河逐渐被废弃,聊城也衰落下来。
运河申遗与旅游:天平能均衡吗?
作者: 俞宸亭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规划   均衡   运河旅游   杭州市区   水上旅游   老百姓   实现   河道   综合保护   工程  
描述: 据报道,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的杭州市区河道综保工程,将要在今年10月1日开通西溪—余杭—运河、运河—上塘河、运河—胜利河—钱塘江三条水上旅游线,设立水上巴士和游船。这无疑是运河申遗杭州模式最大的一个
明清大运河与德州城市发展初探
作者: 王滨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漕运   明清   德州   发展  
描述: 明代以前,德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政治性浓厚的小城,明清时期大运河全线贯通,为了便于漕运,政府在德州设立水次仓,并建立大型码头,使得德州成为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从而推动了德州城市的发展,铸就了德州的辉煌历史。
< 1 2 3 ... 7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