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64 条
-
从运河申遗成功感受水利遗产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样连同“三孔”在内,济宁市已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
-
大运河申遗及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大运河和长城,一个象征着民族的动脉,一个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大运河这条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距离最长的人工河,作为维系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纽带,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进行旅游开发,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运河有着与长城同样的遗产价值。京杭大运河的“南北”流向在中国的版图上蜿蜒出
-
建立大运河长期保护和管理机制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功申遗,使得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文化遗产,这样济宁就拥有了包括三孔在内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已是世界共识。未申遗前,大运河是中国的遗产,申遗成功后,大运河就
-
切实做好大运河申遗 迎检准备工作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济宁9月16日讯(记者孙逊)今天下午,我市举行大运河申遗迎检协调会,就进一步找准薄弱环节,严格落实责任,迅速进行整改,确保圆满完成迎检各项工作任务做了安排部署。副市长吴霁雯出席会议并讲话。据了解,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是国家重大文化保护工程,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周边环境,提升百姓福祉具有重大的现
-
实施项目带动 打造运河之都旅游品牌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通讯员王贵跃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如一缕春风,为市中区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市中区委、区政府将围绕济宁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以资源整合、文旅融合、项目带动和城旅相融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城乡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倾力打造运河之都文化旅游品牌,促进全区旅游产
-
通州建大运河国家公园将实现北运河通航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关桂峰)北京市通州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区将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计划实施北运河通航,建设大运河国家公园等。记者从通州区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
-
迅速拉开运河两岸整体开发框架梅永红视察大运河产业带建设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济宁7月3日讯(记者郝明雷)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视察了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与市直相关部门等各方面负责同志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重点工程快速实施的办法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
-
运河之都我家乡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我的家在运河旁,千年运河伴我成长。这里回荡着声远楼的钟响,这里曾留下李太白的墨香……这里就是“运河之都·济宁中区”,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环境优美。做为济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及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特别是元、明、清之际,这里曾是“齐
-
《运河枭雄李青山》首发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梁山讯(通讯员李维东李继保)11月22日,李青山起义纪念碑落成庆典暨《运河枭雄李青山》一书首发式在梁山县杨营镇耿楼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及各支系李氏后裔百余人参加。同时举办了中华谱
-
蔡武励小捷来我市考察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汶上5月19日讯(记者徐斐)今天上午,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副省长季缃绮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陪同下来我市考察大运河济宁段保护和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