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宁波晚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市民可免费参加大运河发现之旅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梅薇)中国大运河是我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本月18日,大运河(宁波段)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市民免费参加“大运河发现之旅”,一起穿越历史,寻访大运河沿线散落的文化印记。庆安会馆是此次“大运河发现之旅”的始发站。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大运河主题展”。您可以在一面主题背景墙上留下自己
-
首艘营运船舶 驶入杭甬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记者徐文燕通讯员石文钟本报讯2013年12月31日杭甬运河开通以来,近日,首艘营运船舶由甬江安全驶入杭甬运河。这艘名为“浙湖州浚138”轮顺利经姚江大闸驶入姚江,沿杭甬运河开往湖州。该轮总吨为137吨,主机功率为87瓦,为湖州籍来甬施工船舶,2013年9月10日从湖州开航,6天后到达宁波港。对于此次
-
先有大运河 再有北京城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记者在北京积水潭开始了第一天考察行程。周建平摄记者张磊杰位于北京积水潭西北角小岛上的汇通祠,内设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纪念馆,风光卓然。“每日前200位游客可以免票入内。”入口处工作人员的盛情邀请,却道出了这处京城水利工程标志的落寞。前天和昨天,“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对中国大运河北京段的走
-
一段难忘的行走 一条永远的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大运河申遗成功这一天,正是“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小组从北京走到宁波的这一天。拿着这张新鲜火热的“世遗名片”,全媒体行动小组又马不停蹄地用三天时间走了大运河宁波段的“二段一点”。至此,我们的“行走大运河”圆满结束。从4月24日到6月25日,“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走访了中国大
-
一段难忘的行走一条永远的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采访小组在郑州河洛会流处让人欣慰的是很多地方都在保护运河记者金晓那10天,我跟随全媒体行动团队,走进了苏州、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等5座运河边的“江南水城”。在一处处历史文化遗迹的寻访中,在专家的介绍讲解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孕育了灿烂文化、繁荣了无数沿岸城镇的大运河,也是一条饱经岁月沧桑的大运河。每
-
一个运河遗址考古工地 撑起一座博物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记者在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工地记者梅薇/文胡龙召/摄临涣古镇,隶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古老的浍河静静地在此流淌着。千年前的临涣,距隋唐大运河不远,或者它就位于大运河的岸边,当时的浍河水汇入了隋唐大运河。如今,浍河水依旧悠悠流淌,大运河却早已“沉睡”于地下。只是当初往返于大运河上的江南商人在这里播下了饮茶
-
用大运河唤起我们的文化自觉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清华大学教授吕舟。谢安良摄记者张磊杰昨天,“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首站来到北京。我们入住的地点在什刹海边上,这个闻名遐迩的地标性景区游客如织。询问了不少来往的行人,却没有几人能准确说出什刹海和大运河的关系。而事实上,什刹海曾是元代大运河的漕运中心,这才有了后世的酒楼茶苑、商肆作坊、王府私
-
在运河古城遇见阳明学院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第十二站·河南省鹤壁市记者张磊杰/文胡龙召/摄在浚县大伾山上有一座阳明学院,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当年的讲学之所,他挥笔写就的《大伾山诗》镌刻在山崖石壁上至今可见(如右图)。这是记者走访大运河沿线城市鹤壁最大的收获之一。浚县现隶属鹤壁市,隋唐运河永济渠在该县穿境而过,因此大量的物
-
皂河人“靠运河吃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皂河镇边上的大运河。记者胡龙召/摄“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第十七站·江苏宿迁记者梅薇皂河古镇,隶属江苏宿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行宫就在此处。据说,乾隆6次下江南,其中5次都到了宿迁。除了龙王庙行宫这处历史遗迹外,这位封建帝王留给这座城市的还有大量的故事传说。京杭大运河就从皂河古镇边流过,
-
这段隋堤,是隋唐运河的一段遗存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记者在索须河畔采访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原馆长张振明。胡龙召摄记者张磊杰从地图上看,隋唐大运河就像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巨大“人”字,北上的永济渠和南下的通济渠犹如一撇一捺。在这个“人”字里,洛阳是顶端,大运河郑州段正好是撇捺相交的重要部分。隋唐运河由于历史久远,以及黄河多次改道,留存的遗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