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 条
-
运河两岸公共空间与运河文化
-
作者:
李慧
来源:
2008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运河文化
建筑设计
城市滨水区
公共空间
建筑空间
济宁
-
描述:
运河两岸公共空间与运河文化
-
文化自然遗产数字化与保护:漫游京杭大运河
-
作者:
潘志庚
沈华清
陈胜男
刘更代
郭康德
徐立强
来源:
第三届世界遗产论坛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文化自然遗产数字化与保护:漫游京杭大运河
-
空间信息技术在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作者:
毛锋
来源:
2008年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空间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
上有着强大的优势。本文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在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中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实践给出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特别策划:京杭大运河申遗支撑研究:大运河城市文化模式初探
-
作者:
刘士林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流
城市群
文化模式
大运河
-
描述:
运河文明史就是运河城市发展史。大运河与沿岸城市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的。对于运河城市,它们或是由于运河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或普通市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城市;或是借助大运河的综合功能超越了城市已有的规模与局限,使城市在空间、人口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许多城市的命运与大运河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运河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内部的循环与交流,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使中国社会因为更广泛的交流而成为一个内在联系更加密切的有机体。
-
运河天地·创意产业园
-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园区
厂房改造
时尚
产业示范
文化创意
古运河
旧厂房
文化现象
杭州市
废弃
-
描述:
简介2002年,杭州城北悄然兴起了一种文化现象——利用废弃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的时尚乐园,吸引了诸多目光,也引发了众多惊叹。拱墅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亦由此发端。目前,该区
-
大兜路运河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时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今起到12月5日,《杭州市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在杭州市规划局一楼、杭州市规划局网站(www.hzplanning.gov.cn)上公示。未来的大兜路,将成为体现运河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分商业文化旅游区、仓储文化风貌区、禅宗庙宇文化旅游区三个功能区。(顾肖艳顾志法)
-
第二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召开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运河旅游
城市可持续发展
博览会
专家
名城
古运河
扬州
副主席
世界
-
描述:
为了继续凸显运河名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交流运河保护开发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挖掘运河文化资源,推进运河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在展示、延续、继承文化过程中,实现古迹保护、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三者互动、共同发展。2008年9月25日-29日,扬州举办了第二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来自世界四大
-
扬州城内古运河
-
作者:
曾强
来源:
镇江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编者按:日前,扬州市举办“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型采风活动,主题是“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沿运河名城的十余家媒体记者抵扬采风。去年该市还举办了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在推动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同时
-
运河亮点逐个数
-
作者:
暂无
来源:
钱江晚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三座国家级博物馆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天堂伞,这些都是杭州地域文化的瑰宝。将这些散落在运河两岸的历史文化串起来,有规模地展示给后人,这对运河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
作者:
周新华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广场
城市可持续发展
运河文化
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市
文物
扬州
-
描述: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座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
<
1
2
3
4
5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