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 条
-
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
作者:
黄彬
来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文化
保护与开发
枣庄
特点
-
描述:
枣庄人民在开凿、建设、利用大运河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并形成了带有浓郁鲁南特色的运河文化。枣庄运河文化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近年来,我市在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
-
江苏省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
作者:
彭锐
杨新海
林林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与发展
京杭大运河
江苏
文化遗产
-
描述:
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特征和江苏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分析,探讨了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从保护意识、组织架构、保护原则、发展理念等方面,探索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
-
江南运河与无锡经济文化生活
-
作者:
丁瑶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运河
商品经济
无锡
-
描述:
隋朝疏浚贯通江南运河后,无锡的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于元朝升县为中州。运河文化渗透到无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文化、娱乐及民间信仰,在无锡经济由以小农经济为主发展成农业与手工业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及其比较研究
-
作者:
顾风
孟瑶
谢青桐
来源:
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暨2008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地区会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线路
中国大运河
线性文化遗产
比较研究
-
描述:
本文首先阐述了线性文化遗产的新概念,论述了线性文化遗产和文化线路作为新型世界遗产种类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及专家的认同和关注。进而论证了中国大运河所体现的线性遗产特征,揭示了它代表着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
-
古代京杭运河与中外文化交流
-
作者:
朱亚非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运河
文化交流
-
描述:
京杭运河是沟通中国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的交通动脉。运河沿线的诸多城市都留下了外国人士的足迹。通过外国人在山东运河沿岸城市的活动和山东沿运河城镇居民与外国友人的交往及经济文化交流,可以探讨运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弘扬江苏运河文化 打造江苏“运河之旅”
-
作者:
王克胜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段
运河旅游
文化特色
江南运河
运河文化
旅游产品
大运河
旅游产业
旅游资源
功能定位
-
描述:
大运河发端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隋炀帝大规模全线打通大运河,也是以扬州为中心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大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以扬州为代
-
运河少年运河情——杭州市拱宸桥小学“运河文化少年研究院”扫描
-
作者:
马瑛
来源:
辅导员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实践与探索
研究院
运河文化
研究员
少年
京杭大运河
社团文化
研究课题
运河船
-
描述: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创建于1910年,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东畔。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滋养着这所百年名校,也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精神源泉。2003年5月,学校少先队利用独特的地理
-
弘扬运河文化精神 续写运河名城华章
-
作者:
王燕文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保护规划
地组织
运河文化
保护与利用
遗产保护
大运河
名城
沿线
城市
-
描述:
金秋九月,天宇澄碧,兰桂吐芳。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了国家和有关部委及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国内外40多家运河名城的政府代表以及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就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寻求科学保护路径,推动联合申遗进程,促进城市持续发展。
-
京杭大运河流域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历史价值与作用
-
作者:
王志军
来源: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运河流域
传承
音乐文化遗产
保护
研究
-
描述: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她不仅是运货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南北文化、思想沟通交往最重要的桥梁。她流经我国东部四省二市,在这片土地上蕴育了京剧、昆曲、评弹、江南丝竹、扬州青曲、古琴
-
深入研究运河历史文化 努力打造“运河之都”品牌
-
作者:
刘希平
来源:
淮安历史文化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深入研究运河历史文化 努力打造“运河之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