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35 条
-
运河文化之美
-
作者:
石永民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文化
美学
研讨
-
描述:
本文结合运河考察,对运河美学特性与价值进行分析,并对运河自然美、社会美的形态等进行研讨。
-
传承运河文化
-
作者:
郝韵
来源:
第四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传承运河文化
-
浅说通州运河文化
-
作者:
周良
来源:
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开凿了济州河(今山东鲁镇至梁山县小安山),二十六年(1289)又开凿了会通河(今山东须城至临清),裁去隋炀帝时所开通济渠、永济渠在洛阳衔接的胳膊肘弯儿而取直,从而使贯连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浙江(钱塘江)这5大水泵的南北水路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出现在世界的东方——神州大地。从那时候起,京门通州就一直是这条举世闻名的大运河的北端。这条融合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会
-
运河文化润天津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方兆麟运河――津城一道风景线运河风韵流经津城的运河刘耀辉摄有人说:如果说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那么大运河应该是母亲的母亲,那就该称为“姥姥河”。此话虽有些调侃,但话糙理不糙。因为没有京杭大运河,就没有天津的形成与发展。天津是大运河载来的城市。从金代海陵王以今北京为中都起,为解决粮食问题,就修浚了天津河
-
关于运河生态文化带建设刍议
-
作者:
张从军
来源:
2009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农耕环境
生态文化带
大运河文化
-
描述:
大运河流经的地区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大运河文化的定位应该是农耕文化,山东段大运河的范围应以河流流域为主体,包括整个山东西部地区。其生态文化带的建设首先是保持住山东西部的农耕环境和自然生态
-
试论杭州“运河文化”特色品牌建设
-
作者:
张卫中
来源:
现代城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文化
大运河
杭州
品牌建设
-
描述:
杭州是运河线上的一颗明珠,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城市。近年杭州不断深入推进运河综合保护,按照"还河于民、申报世界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建设运河文化品牌。杭州运河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
-
大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认识与分析
-
作者:
陈怡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价值分析
文化专题研究
大运河
评价标准
-
描述:
运河符合作为文化线路的概念、类型和具体特质。另一方面,它又拥有遗产运河的技术重要性。因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将超越世界遗产传统的分类标准,具有跨类型、多主题的特点。大运河的申报将拓宽世界遗产体系中的识别与分类研究方法,成为世界遗产中有特殊意义和开创性的申报案例。
-
京杭运河旅游文化研究及开发利用
-
作者:
王华伟
来源: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利用
运河文化
-
描述:
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的前提是研究运河文化资源。本文对京杭大运河枣庄段的文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对枣庄市发展运河旅游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运河旅游经济发展的政府支持策略。
-
弘扬运河文化打造运河品牌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济宁市市中区处于大运河南北水运咽喉之地,为“齐鲁之南北通衢,水陆之东西要冲”,元明清三代最高治运司运机构都设在此处,故而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市中区因河兴商、因商兴城,区内历史文化深厚,景点古迹
-
文化: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文化: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