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弘扬运河文化打造运河品牌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济宁市市中区处于大运河南北水运咽喉之地,为“齐鲁之南北通衢,水陆之东西要冲”,元明清三代最高治运司运机构都设在此处,故而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市中区因河兴商、因商兴城,区内历史文化深厚,景点古迹
汶上:“古迹探寻游”打响运河文化品牌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刘长春张伟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深挖远古运河文化,精心打造“古迹探寻游”品牌,以古老的运河河道、优美的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吸引了一批
解读三河六岸之文化古运河篇(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四段七核规划打造文化古运河三河六岸战略规划提出古韵塑脉的理念,将济宁古城文化与新城发展结合起来,将城市古典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充分利用园、桥、堤、塔、阁、街等传统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古运河,运河两侧以消费、休闲、文化设施为主。具体而言,根据功能版块对古运河及其周边地块进行分区分段设计,将古运河分为运河
大力弘扬运河文化 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济宁6月26日讯(记者宋仪凯)今天上午,在大运河成功申遗一周年期间,济宁市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为让文物活起来,杭州歌舞剧院《遇见大运河》剧组走进汶上县南旺枢纽遗址公园,实现文化惠民,祭拜治理大运河功臣宋礼、白英。大运河作为一种精神纽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运河沿岸的两座重要城市再一
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济宁3月12日讯(记者赵厚峰)今天上午,我市召开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调度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中会讲话,副市长田志锋出席。在实地查看了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后,刘中会指出,去年以来,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在各级各
运河文化魅力无限 世界遗产精彩有约———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大运河济宁段与中国大运河一起成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济宁拥有了包
申遗成功助推济宁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城市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刘艳大运河成功申遗,济宁段与中国大运河一起成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济宁拥有了包括“三孔”在内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济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为我市发掘运河文化,重组旅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再现古运河厚重历史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济宁讯(记者张伟杨兆锋通讯员张媛媛)2013年12月30日,由济宁艺术团有限公司历时近两年创作的大型原创民俗风情剧《我家就在岸上住》,在声远舞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首演后完美收官。该剧具有深厚的济宁运河文化根基,从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炼出来音乐元素,把传统与现代的旋律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形式上不拘一
融南汇北,兼容并包,大运河流过济宁——济宁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运河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图文本报记者崔璐赵星灿大运河穿济宁城而过,造就了济宁明清时期数百年的繁盛。通过大运河,南来北往的各种文化在济宁融会贯通,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济宁运河文化。虽然如今的大运河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运河文化却被生长在大运河两岸的济宁人民世世代代地传承、发展下来,学术研究,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大运河依然像母亲河一
解读三河六岸之文化古运河篇(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日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兴于水,源于水,水作为生命的起源和城市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济宁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闪耀着不尽的光辉。在古代滨水城市的演化过程同时也可看作水系河道变迁的过程和人类治水的过程,济宁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东鲁之大郡,水路之要冲”,是一座与水结缘极深的城市,它的名称即源于水——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