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4806 条
-
第七届“运河文化论坛”下周一举行
-
作者:
潘婷婷
来源:
每日商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商报讯(记者潘婷婷通讯员陆洁)拱墅区政协将在下周一举办第七届“运河文化论坛”和“为河歌唱”主题沙龙活动。活动当天,专家学者将围绕“加快拱墅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建言献策,为拱墅运河旅游出“金点子”。此外,“为河歌唱”主题沙龙中,孙昌建、泉子等10位诗人将吟诵自己为运河创作的诗歌;任平、李早等10位书画家
-
大运河沿线城市用运河文化推动繁荣
-
作者:
彭红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近年来在妥善保护运河古迹的同时,大力挖掘运用运河文化,推动了现代商业繁荣,实现了遗址类文化景观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这是记者日前从在苏州举行的2010第三届中国运河城市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获悉的。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中国古
-
国外留学生参观运河文化博物馆
-
作者:
申东方
来源:
聊城晚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见习记者申东方)5月16日下午,十几位不同肤色、说着不同国家语言的年轻人走进了运河文化博物馆。据这群年轻人介绍,他们是来自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教和学生。大一学生薛玉霄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博物馆日(5月18日),借参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加深中外的友谊,同时通过了解中国灿烂文明增添
-
区政协考察里运河文化长廊
-
作者:
施海林
来源:
淮阴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10月20日上午,区政协主席葛志胜率队考察里运河文化长廊重点项目。区政协领导张在明、赵欣、张植林、朱靖军、郑静、唐业勤等参加活动。葛志胜一行实地观摩了清江大闸、清江浦记忆馆、国师塔等里运河文化长廊重点项目,并听取了相关介绍。随后,葛志胜一行登上游船考察。一路听,一路看。葛志胜表示,该项目在充分
-
金能电力服务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
作者:
万姗
来源:
海宁日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电力工人正在施工。通讯员姚海芸摄通讯员林江韵姚海芸本报讯近日,在长安镇(高新区)寺弄、西街历史街区的改造现场,恒创集团海宁金能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员工正抓紧电力施工。此次改建工程旨在打造长安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全面提升长安镇(高新区)的运河历史文化品位。为全力配合改造项目,恒创集团海宁金能电力多次上门了解
-
老城镇召开运河文化采风座谈会
-
作者:
魏利军
来源:
武城时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魏利军通讯员戚宗普)5月21日,老城镇运河文化采风座谈会召开,县委副书记马文国出席。马文国在会上指出,挖掘运河文化要从尊重历史角度出发,抓住节点,突出亮点,深入挖掘历史故事,使之有形化、载体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汲取有益养分,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要坚持规划为先,广泛听取、吸纳专家和群众
-
运河文化时代:看拱宸桥区域的价值再造
-
作者:
吴晶
来源:
今日拱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吴晶由南向北,由古至今,京杭大运河串起了悠长的历史文化,串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串起了沿河两岸发展。历经多年建设,两岸板块发展初具规模,并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居住氛围。随着拱墅土地再次集中
-
2014运河庙会民调结果出炉百姓期待更多杭州文化特色
-
作者:
谢俊
来源:
杭州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通讯员张佳英记者曾瑞阳作为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在杭州举办的首场运河文化与旅游盛会,2014大运河庙会吸引了约90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参与。据市统计局在庙会现场对500名游客进行的调查显示:被访者对运河庙会总体评价较高,持肯定态度;同时,游客希望今后运河庙会的内涵能进一步提升。例如,能够更深的
-
里运河文化长廊描绘“新清明上河图”
-
作者:
徐晶晶
郭纯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它是淮安水文化建设的鸿篇巨制,也是淮安人依水兴水的现实发力,作为江苏淮安市委、市政府2013年十项重点工程之一,里运河文化长廊工程经过近8个月的论证与规划,终于在2013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开篇实施清江浦景区南岸提升工程,绘就“新清明上河图”的起步区和主入口。“起承转和”凝聚大师匠心悠悠里运河,
-
清名桥上体味运河千年文化
-
作者:
徐贻林
史向华
来源:
宿迁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向运河文化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妈祖文化园。本报记者郑明高摄本报记者在清名桥上抓拍当地人文风情。陈静州摄“我从嫁过来,已经在这生活三十年了。以前这里可忙乎了,现在改道了,但感觉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哇!”无锡老城区的伯渎港7号,陈家大嫂一边向记者介绍她知道的运河故事,一边从记者手中麻利地接过本报5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