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文化交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4806 条
-
韩庄运河今昔
-
作者:
李永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儿庄
微山湖
明代中期
商品粮生产基地
航运枢纽工程
山东南四湖
水资源
运输能力
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
-
描述:
平方公里的排洪任务外,还担负着运河两岸1800平方公里的排水任务。总流域面积为3.35万平方公里,年均入运河水量约22.55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 韩庄运河是在明代中期开通的。这一新线的开通,促使每年通过运河进京粮食达400万担,船只近万艘,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繁
-
三国时代的运河工程(三)
-
作者:
尤秈
来源:
交通与运输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通史
水路运输
运河工程
三国时代
航道开发
-
描述:
东吴政权开凿的运河 三国鼎立时期,占有长江上游的蜀汉和占有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曾对长江流域地区进行大力开发,使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快发展。蜀汉由于所在地区偏僻,境内除拥有面积不大的成都平原外
-
京杭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构成
-
作者:
谭徐明
于冰
王英华
张念强
来源:
中国名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
京杭运河
技术史
遗产构成
-
描述:
的重要依据;②京杭运河以其工程体系的完整性,区域特点的鲜明性应当作为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主体;③京杭运河遗产的主体构成是水利工程体系,由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设施四大工程系统组成。可以说,京杭运河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范围内水利规划、土木工程的最高成就。
-
运河城市是话本走向成熟的摇篮
-
作者:
张强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市民文化
运河城市
商品经济
-
描述:
枢纽地位的确立、商品流通、商业繁华等揭示了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透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通俗小说创作上的繁荣既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息息相关,也与城市刻书业的兴起有直接关系。明清小说真实反映了运河城市兴盛
-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认知与研究:以大运河山东德州段为例
-
作者:
谭徐明
王英华
万金红
张念强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措施
大运河
德州
规划
文化遗产
-
描述:
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中的认知和研究问题.其研究结论是:(1)对规划对象遗产价值的分析以及对遗产现状的调查是实现保护规划既定目标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规划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运河可持续利用的保证;(2)德州段
-
对北运河治理规划的思考
-
作者:
李彦东
李红有
来源:
海河水利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运河
治理
河道
规划
-
描述:
流域生态恢复相结合,三是泄洪与湿地恢复相结合,四是雨洪资源化与外河系调水相结合,五是工程建设与弘扬运河文化相结合
-
江南网船会:流淌着的运河民俗
-
作者:
耿俪洳
吴桂潮
来源:
长三角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网
渔民
流传
浙江省
江浙沪
江南运河
嘉兴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秀洲区
-
描述:
到嘉兴秀洲区王江泾莲泗荡,庆祝水上狂欢节——"江南网船会"一字排开的船只将百里莲荡变成了船的海洋。水中、岸上旗幡招展,"咣咣"的锣鼓声映入耳际,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网船会
-
隋炀帝:饮马长城窟 情悲大运河
-
作者:
任红
来源:
中国三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经济文化
中国历史
东都洛阳
丝绸之路
国家想象
隋炀帝
杨广
京杭大运河
长城
-
描述:
。他的国家想象极为宏阔,拓展疆土的志向也极为深远。杨广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的一个异数。在他作为皇帝的年代,他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他远征西域,令诸国臣服,开辟了新的丝绸之路;他营造东都洛阳
-
河南商丘 整治运河景观 改善人居环境
-
作者:
赵永新
来源:
城乡建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河
阳光
商丘
河南
整治
人居环境
景观
-
描述:
突出绿色、文化、阳光,观赏与娱乐并重,休闲与健身兼顾,昔日臭气熏天“龙须沟”,当今水清草绿“天然居”。一、运河整治背景商丘市运河的全称叫周商永运河,是1958年8月在河南省河网化会议上由省、专、县
-
中国酝酿申报三千里大运河为世界遗产
-
作者:
董碧水
来源:
观察与思考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人工运河
京杭大运河
申报
世界遗产
-
描述:
与申遗杭州宣言》。专家认为,此举标志着固人对于京杭大运河申请加入联合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梦想迈出实质性进展的一步